【藝術文化】刺蔣案影響一生 20年鄉愁化美麗山川
鄭自才作品〈日落九份〉。(記者趙世勳攝)
〔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刺蔣事件改變我的一生,本來我在紐約當建築師當得好好的,因為這個事件不得不『走路』。」
鄭自才作品〈九份望海〉。(記者趙世勳攝)
油畫創作展《畫我山川》前日開幕,開幕典禮上,已「專心當畫家」多年的鄭自才,回憶47年前的刺蔣事件,笑稱:「真的是好久以前的事了,人家說我80歲了,我都不相信。」
鄭自才作品〈享受日光〉。(記者趙世勳攝)
刺蔣案後棄保潛逃,到瑞典尋求政治庇護,卻仍被引渡回美國服刑,過程中,在瑞典、英國、美國都坐過牢,直到1974年年底獲得假釋,回到瑞典定居。
鄭自才作品〈淡水真理大學〉。(記者趙世勳攝)
鄭自才說,他在瑞典住了11年、加拿大住了8年,雖然吃過不少苦,但還算順利,事業也發展得不錯,唯一的問題,是「經常聽到台灣在叫我」,說「轉來喔!轉來喔」,尤其住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時候,每次隔著太平洋,遙望彼端看不見的故鄉,「就聽見台灣在那唱〈黃昏的故鄉〉,聽到就流眼淚」。
或許因為當時刻骨銘心,儘管回國已25年,說到台灣,鄭自才深切的感情仍溢於言表,流露在作品中,「我回來台灣,發覺台灣不輸國外,到處都有很美的地方,就開始畫台灣的風景,其他都不畫,專門畫我們的故鄉。」
回國後曾參與二二八和平公園的紀念碑設計,在中潭公路、花蓮鯉魚潭、台東鹿野等地留下不少景觀設計作品,14年前,鄭自才決定,將設計工作告一段落,專心投入油畫創作,「純藝術的價值是長久的,而且一個人就可以做,很自由、歡喜地做。」迄今,他仍每週一次和畫友到各地寫生,用飽滿、鮮妍的色彩畫下心中「上媠的所在」。
「60歲之前,我用行動來愛台灣,來捍衛台灣的主權;60歲以後,我人在台灣,心也在台灣,要用筆和顏色,記錄台灣美麗的地方。」鄭自才說,透過繪畫,讓這些美麗的風景,即使時移世易、人為開發,都能保留下來,是他未來的目的和目標。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