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庇護工場「僧多粥少」 員工轉銜意願低
桃園市現有廿家庇護工場,以桃園區七家最多,圖為桃園南門公園庇護商店。 (記者鄭淑婷攝)
工作環境保護性較高 多想長時間留下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桃園市政府勞動局昨在市議會定期會進行工作報告,全市現有廿家庇護工場,提供近兩百個工作機會,對比全市有近九萬名身障礙者,可謂「僧多粥少」;勞動局身障就業科長陳慧茹回應,身障者就業仍以媒合、輔導到一般職場為主,庇護工場保護性較高,員工及家長轉銜意願低,進入前須經過評測,現有庇護工場數量充足。
20家工場 提供近200工作機會
議員劉勝全質詢說,庇護工場目前有廿家,但平鎮、新屋、大園、觀音、大溪、復興區尚無,身心障礙就業基金有約十億元,建議把庇護工場作為促進身障者就業及職訓的場所。
勞動局長李賢祥表示,全國庇護工場都有轉銜一般職場率過低的問題,勞動部及監察院正在檢討成效,主要是庇護工場工作環境保護性較高,員工及家長轉銜意願低,希望能長時間留下,因此使後面的人無法進入。
輔導身障就業 一般職場為主
陳慧茹,身障者就業以進入一般職場為主,分別透過就業服務站媒合或向勞動局身障就業科申請職業重建,去年透過就服站媒合成功率約有八成,申請職業重建有一六六四人次、已就業九六一人次,就業率近五成八。
桃市現有庇護工場以桃園區七家最多,龜山區、八德區各三家次之,中壢、蘆竹、龍潭區各兩家,楊梅區一家,營業項目包含餐飲、烘焙、汽車美容、蔬菜花卉產銷、洗衣、印刷、便利商店、租賃等。
勞動局統計,去年員工約一五○人,轉銜一般職場僅六人,轉銜前由就服員評估工作狀況,若達標準即啟動輔導作業,並安排職場體驗、協助開發企業、陪同面試、就業初期觀察等,確認穩定後就服員才會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