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慢性感染症患者有福了 PICC導管減少靜脈穿刺次數

2019/10/07 21:02

「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是藉由超音波導引置入,將導管前端送至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最後將導管尾端固定於皮膚,經X光攝影確定位置,是提供長期需靜脈輸液的給藥途徑,此外得配合導管照護,注射處保持清潔、乾燥。(記者陳恩惠攝)

[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有位里長伯某日突然右上腹疼痛發燒,經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診斷是肝臟膿瘍,醫生要求立刻要住院治療,卻遭里長伯以無法為民服務而拒絕住院,經主治醫生與血管評估小組替他裝置「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臨床稱PICC導管),每天只花他2小時到醫院施打抗生素及配合導管照護,既解決里長伯不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困擾,也能順利痊癒。

部桃胸腔科主任醫師李世偉表示,慢性感染症病患使用「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除了減輕反覆穿刺造成的疼痛、降低副作用及併發症發生,還可增加病患舒適度、減少血流感染率、降低住院天數、減少醫療成本資源浪費,且根據患者的病情、輸液治療天數及輸液濃度的高低,選擇最適合的導管,對病患是項福音。

感染肝臟膿瘍的里長伯就診時說,「我的工作就是要為民服務,平日業務相當繁忙,而且選舉快到了,怎麼可能住院這麼久?」,里長伯當時忍痛吵著「如果要一直住院,現在就不要治、回家算了!」

主治醫師拗不過他,與血管評估小組討論後,決定幫里長伯放置一條「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臨床稱為PICC導管,且跟里長伯說明:「每天只需要花2個小時來醫院打抗生素就好了喔!」要求他一定要配合相關導管照護。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追蹤,里長伯的肝臟膿瘍順利痊癒,不用住院就能治療的人工血管,讓里長伯對醫院有「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及對整個照護團隊相當滿意地說「早知道這麼方便,之前就不用一直住院、一直打針挨皮肉痛,還不用拖著病痛繼續工作」。

部桃專科護理師胡慧君說,住院對許多人來說是痛苦經驗,由於住院過程中常面臨靜脈注射(也就是打點滴),對於慢性感染症如肝臟膿瘍、肺臟膿瘍及骨髓炎等需要長期靜脈抗生素治療的病患而言,反覆打針是最痛苦也是最排斥的一項治療,有時還會因為太痛而中斷治療。

她說,一般靜脈注射若使用刺激性較大的藥品或輸液,病患就會感到注射部位疼痛不適,而藥品假如不慎外滲,容易造成靜脈及血管損傷及發炎,還有些血管較細較難注射的病患,因血管反覆穿刺,容易造成身、心的創傷。

如今有柔軟又有彈性、約60公分長的人工血管「周邊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只要經由肘前窩或上臂靜脈穿刺後進入上腔靜脈的一條中心靜脈導管,主要提供輸液給藥,減少靜脈穿刺的次數,在良好的導管照護下,就可維持6個月到1年。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