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后宮32幅珍貴灰壁畫 完成修復

大天后宮書法對聯修復前後對照圖,左為修復前,右為修復後。(南市文資處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國定古蹟台南大天后宮卅二幅珍貴灰壁畫,受壁癌侵蝕造成剝離損壞,台南市耗費長達三年多的修護過程,已克服鹽害問題完成修復,讓陳玉峰、陳壽彝、丁清石等前輩藝師的珍貴作品不再受到鹽害破壞,能以清晰的樣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鹽害即俗稱的「壁癌」,往往是造成台灣廟宇傳統灰壁畫損壞的主因。廟宇牆體上的壁畫由於台灣特殊的海島型氣候及壁體建材等因素影響,牆體內的可溶性鹽份不斷反覆釋出,經常造成壁畫表面及壁體結構粉化、膨脹、剝離損壞。
大天后宮內灰壁畫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經費補助及南市文資處輔導下,自二○一八年底委託當時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的計畫主持人邵慶旺助理教授進行「國定古蹟台南大天后宮灰壁畫鹽害研究與施作案」,這也是目前南市執行時間最長、調查研究項目最廣與使用科學檢測最完整的灰壁畫損壞研究修復案。
文資處表示,這次共耗費長達三年多的時間,進行一系列的檢測、清潔、脫鹽、揭取復原、填補加固、防護等修護過程,終於完成了劣損病因調查及緊急加固處理,攻克壁畫鹽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