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台南古蹟觀光有成長 水道博物館進場人數仍「雪崩式下跌」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有逾百年歷史,被列入國定古蹟。(記者吳俊鋒攝)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去年開始解封後,民眾出遊意願大增,台南主要古蹟景點的觀光逐漸復甦,且有成長趨勢,但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進場人數仍持續銳減,尤其對照開幕初期的盛況,呈現「雪崩式下跌」,引起關注,如何振興、搶救,成為市府文化局的重要課題。
2023年疫情解封,國旅熱潮不減,台南的古蹟觀光有明顯成長,水道博物館來客數卻持續疲軟,年度累計首次跌破20萬,只有19.4萬,與開幕後第1個完整年度的2020年相比,慘跌至5成左右。
完工迄今逾1世紀的水道博物館,2005年被列入國定古蹟,建置主要設施的水源地區,2019年雙十節正式開幕,採收費入園制,文化局統計,至該年底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湧至近19.8萬參觀人次,一舉躍為台南山區最熱門的景點。
2020年雖然爆發疫情,水道博物館整年度累計進場人次仍有逾38.7萬的傑出表現;不過自此之後,遊客數開始「溜滑梯」,逐年遞減。
疫情仍持續籠罩的2021與2022年,水道博物館的累計進場人次各為27.5萬、23.7萬,相較於2020年,都一口氣減少了10萬以上。
至於赤崁樓、億載金城、安平古堡與安平樹屋等台南市區的4大古蹟景點的績效,2023年合計參觀人數152萬,較2022年增加了近3成。
文化局古蹟營運科再進行今年上半年的統計,儘管億載金城因辦理入口意象改善工程而從3月中旬起封園,估計減少約4.5萬參觀人次,但4大景點的總來客數,比起去年同期仍不遜色,凸顯了水道博物館的嚴重衰退。
而水道博物館鄰近的左鎮化石園區,2019年的母親節期間開幕後,一直深受親子歡迎,雖然也遭疫情波及,但2021年至2023年的年度累計進場人次都維持在21萬以上。
就統計數據而言,水道博物館在去年的進場人數,更是開幕以來,首度被左鎮化石園區超越,今年1至6月累積也僅近9.5萬,不見疫後的觀光成長潮,持續低迷中。
水道博物館的媒體行銷能力強,新聞露出表現優異,但網路聲量卻無法反映於票房上,面對連年下滑的造訪人數,文化局應提出具體的因應策略,否則營運作為易遭質疑。
文化局長謝仕淵認為,水道博物館開園將屆5年,對一些遊客而言,可能新鮮感不再,如何創造更大的入場誘因,真的很重要。
謝仕淵指出,已加強建置數位導覽,並運用現有的動植物生態資源進行環境教育,推廣文化資產園區的多元面向,更要主動出擊攬客,因此今年首辦夏令營。
2022年時,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協助水道博物館的啟用100週年,成為中央級的慶祝活動,全力拉抬,仍無法挽回走下坡的票房。
郭國文強調,水道博物館是觀光條件極佳的文化資產園區,包含故事性的串接,以及台日關係的連結等,有很多題材可以整合、行銷,「一切事在人為」。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在營運效益的提升上會再檢討,而夏天確實是水道博物館的淡季,秋冬應能漸入佳境,尤其已與知名的蘭花業者合作,未來可望為園區創造新亮點。
有旅遊業者坦言,水道博物館的展示無法推陳出新,園區內容也不夠豐富,加上遮蔭處較少,天氣太熱就會曬昏頭,讓人卻步,再訪率很低;文化局早該做問卷調查,深刻檢討票房欠佳的原因,對症下藥。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內有日治時期建置的快濾桶設施,迄今仍保存完整,很有看頭。(記者吳俊鋒攝)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有逾百年歷史,被列入國定古蹟。(記者吳俊鋒攝)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有逾百年歷史,被列入國定古蹟。(記者吳俊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