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鉛筆海膽現身澎湖海域 人為濫捕壓力族群減少
鉛筆海膽因具有商業性質,族群數量銳減。(陳盡川提供)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台灣風景區常見的風鈴工藝品,以鉛筆海膽為原料,因商業用途及人為濫捕原因,族群數量日益銳減。澎湖海洋志工陳盡川日前在南方四島海域潛水時,於水深3-5米處,看見鉛筆海膽,他說,10年看不到3次,上一次還是2017年時看到的,可見族群數量急速銳減。
根據文獻記載,鉛筆海膽又名石筆海膽,屬於長海膽科,棲息於0~25公尺深的礁岩海岸,為夜行性動物,白天會躲藏在岩石洞穴中,夜間才會出來取食藻類,所以日間較少發現其蹤影,目前野外數量,缺乏完整的調查紀錄。
鉛筆海膽棘刺可分兩類,粗大的棘刺較長,剖面呈三角形,表面光滑有淺色環紋,如同一支支倒豎的鉛筆插在筆座上,故有「鉛筆海膽」之稱。另一則是殼表覆蓋很短的棕色短棘,但是偶有白色棘刺的個體出現,其棘刺末端則是棕色色環,直徑大小約8~10公分。
由於鉛筆海膽具有商業價值,因此面臨人為濫捕的危機。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表示,這個品種目前在澎湖海域確實罕見,且原本在台灣海域就極罕見,加上其棘刺粗大,可加工作成風鈴之類的裝飾物等工藝品,採捕壓力極大。但因未具有完整野外調查紀錄,因此尚未列入保育類,呼籲民眾不要任意採捕,保持生物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