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彰化「鹿島橋」 證明日移民來自鹿兒島

    日本「讀賣新聞」退休記者齋藤治(左二)與友人探勘移民村,發現「鹿島橋」格外興奮。(記者顏宏駿攝)

    日本「讀賣新聞」退休記者齋藤治(左二)與友人探勘移民村,發現「鹿島橋」格外興奮。(記者顏宏駿攝)

    2024/11/20 05:30

    《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記載 引起日人到北斗、埤頭地區尋找遺跡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研究日本殖民時期的「移民村」歷史,著有《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該書翻譯成日文並在日本出版,引起日本諸多「歷史迷」的回響,其中「讀賣新聞」退休記者齋藤治與友人昨天一起到北斗、埤頭地區尋找遺跡,他們驚喜發現,日本移民大都來自「鹿兒島」,彰水路跨越東螺溪的「鹿島橋」,就是最佳明證。

    1932年治理濁水溪完成 最多到4千人

    一百多年前大日本帝國採行「策略性」的移民,日本人移民到台灣,最早搬遷至花蓮,一九三二年治理濁水溪完成,中台灣多出五千多公頃的河川「浮覆地」,日本人也移民至此,濁水溪「日本移民村」最多到近四千人,張素玢把這段歷史研究寫在《未竟的殖民—日本在台移民村》一書。

    齋藤治看完日文版後相當感動,揪友人一起到台灣尋找移民村的歷史。他們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講師柯鴻基的帶領,分別探訪昔日北斗郡的大橋組、圳寮組、舊眉組,以及從一號仔到十一號仔。柯鴻基拿出昔日日治時期的地圖,按圖索驥,讓來訪日人一窺當年移民村的規模。

    10年前「灣生尋根」 多來自移民村

    齋藤治說,張素玢的著作讓他收穫很多,從書本上了解日本在台移民村總覺得不過癮,現在勘查,整個立體起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鹿島橋」,原來移民村是沿著濁水溪的浮覆地而建,書中提到北斗郡有很多來自鹿兒島的移民,如今看到「鹿島橋」一名,非常驚喜。

    柯鴻基表示,移民村曾是北斗郡一段日人開發史,能留下的來遺跡少之又少,但從老地名和村落的格局都能看出移民村的位置和規模。當年的移民主要來自較貧窮的日本九州,日本戰敗,移民村解體,日人返回母國,十年前有「灣生尋根」,主要來自移民村。

    齋藤治(左)在柯鴻基老師的帶領下探勘昔日的移民村。(記者顏宏駿攝)

    齋藤治(左)在柯鴻基老師的帶領下探勘昔日的移民村。(記者顏宏駿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彰化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