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不明飛行物 國防部:視威脅程度反制

2023/02/05 05:30

國防部昨指出,針對台海周邊航空飛行器含空飄氣球,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機制均全般掌握,並視威脅程度應變反制。圖為氣象局兩年前拍到的高空氣球。(氣象局提供)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中國間諜氣球近日進入美國領空,成為國際焦點;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發文指,氣象局兩年前也在台灣拍攝過。對此,國防部昨指出,針對台海周邊航空飛行器含空飄氣球,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機制均全般掌握,並視威脅程度應變反制。

「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 都有掌握」

回顧近期中國氣球飛越台灣案例,國內民眾於去年春節假期後的二、三月,曾多次目擊中國高空氣球飛越台灣上空,再加上烏俄戰爭於去年二月廿四日爆發,更引發各界關注。

國防部當時證實,空軍對其動向均有所掌握,研判應為氣象科研使用。據指出,當時空軍監控雷達發現,這些高空氣球共有四批,高度約在一萬英尺(約三○四八公尺),飄過台灣上空後持續向東部移動。

退役中將、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昨受訪表示,多年前擔任戰機飛行員的時候就看過中國的探空氣球,當時是駕駛F-104戰機前往攔截,發現氣球外觀為透明狀,約在三萬英尺(約九一四四公尺)的高度,且三顆氣球分別間隔數百公尺的高度差,但當時未採取擊落的方式,而是回報戰管探空氣球位置、高度與數量。

專家:中方蒐集大氣資料 轉為軍用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說,自中國飛往美國、台灣的高空氣球,蒐集大氣資料的可能性比較大,但相關資料也有可能轉為軍用,例如中共發展新型長程武器「極超音速飛彈」,就是將飛彈射到大氣層邊緣,利用類似「打水漂」的方式,讓彈體在大氣層滑翔,增加射程,因此就會需要大氣氣流狀況等數據。

張延廷表示,高空氣球可以探測大氣環境現象,例如溫度、高空風、噴射氣流、結冰高度等,因為彈道飛彈發射後,都會受上述因素影響,因此事先探知當地大氣環境,也是「戰場經營」的一部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