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生活撇步】冬天手腳冷吱吱怎麼辦? 中醫、西醫來解答!

2018/12/29 06:00

賴琬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現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並為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醫學會常務理事。(賴琬郁提供)

記者賴鵬翔/報導

許多人在寒冷的冬天裡容易循環不良、手腳冰冷,光靠暖暖包也不夠。本週從中醫與西醫2種不同專業觀點切入,解決讀者冬日手腳冰冷的問題。

中醫這麼說

成因是……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賴琬郁表示:「手腳冰冷在中醫觀點中稱為『厥逆』,是指陰陽氣血不調和,導致氣血不易到達四肢末梢,而出現手腳冰冷的症狀。」原因可大致分為2類,第1類為氣血生成不足,此類屬於虛寒體質,常見於老年人,除了手腳冰冷還容易畏寒、腹瀉;而第2類是氣血運往四肢的道路阻塞不通,此類屬氣鬱體質,常見在年輕女性身上,症狀有自律神經失調、容易緊張口乾,且因易上火反而不宜吃太多補品。

改善方法

賴琬郁醫師建議,對於第1類虛寒體質的人來說,除了做好保暖,在飲食方面,應避免吃冰品冷飲和西瓜、柑橘、白菜、白蘿蔔等寒性食物,並可加上溫熱屬性的薑、蔥、桂圓等來烹調入菜;物理調養方面,除可煮老薑片來泡腳,也可針對「湧泉穴」和「足三里」來溫灸或按摩,按摩時反覆數次以指腹按壓穴位15秒,或用吹風機每次10秒反覆吹穴位數次當做溫灸,但要注意不要燙傷。若是第2類氣血不通的人,則可學習瑜伽、太極拳等運動來改善氣血循環。

西醫這樣講

成因是……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育晟表示:「從西醫觀點來看,手腳冰冷和心臟血管有很大的關係,身體平時在下視丘和部分體內荷爾蒙的調控下能產生熱能、維持體溫恆定,因此一旦心血管系統出現障礙,就會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造成手腳冰冷的情形。」而主要原因包括:體內血液量不夠、血紅素偏低(貧血)、或是有心血管疾病:如微血管對冷過度敏感、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造成周邊血管阻塞性疾病或是心臟衰竭,才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

改善方法

張育晟醫師強調,易手腳冰冷者除了注意冬季保暖之外,多做有氧運動也是不錯的方法,可以增進心肺功能及周邊微血管循環;飲食方面則可多注意與三高相關的食物、貧血者也可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例如豬肝、雞肝、牛肉、燕麥、黃豆等。如是患有糖尿病、三高症、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在寒流來襲時更需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暖,才不會因為血循不足而下肢寒冷。而當怎麼舒緩都無效,甚至手腳失去知覺或是感覺麻痺時,就要盡快就醫檢查是否併發其他疾病。

中醫推薦 桂圓紅棗薑茶來暖身

材料:桂枝10g、老薑片約3~5片、桂圓50g、紅棗10顆

做法:將上述藥材加入1,000c.c.的水中用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10分鐘後,關火加蓋燜約10分鐘,即可趁熱飲用。

功效:賴琬郁醫師解釋,桂圓補血、補益心脾,紅棗有補中氣、養血功能,薑可祛寒暖胃,桂枝則能溫通經脈,因此很適合所有容易手腳冰冷的人飲用。

張育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台北馬偕醫院心臟總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總醫師、中華民國心臟科專科醫師,現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育晟提供)

足三里:膝蓋骨(髕骨)外側下凹陷處稱「外膝眼」,先從外膝眼往下量3寸(4指幅寬),並取脛骨外側旁開1寸(1指幅寬)的交點。(記者沈昱嘉/攝影)

湧泉穴:腳底2、3趾與足心中間連線前1/3的位置。(記者沈昱嘉/攝影)

冷氣團報到,大多數人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變成「冰山美人」或「冰山王子」。(圖片/本報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