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疫情再起 專家倡議:新冠比照流感 編列預算防治

2024/06/29 05:30

新冠疫情連續5週飆升,衛福部呼籲國人接種疫苗。(資料照)

〔記者林惠琴、邱芷柔、林志怡/台北報導〕新冠疫情連續五週飆升,預計七月中旬單週確診上看逾十萬人次,醫院急診已重現壅塞景況。專家坦言,至今仍未達與新冠完全共存時代,呼籲因應藥物、疫苗、快篩、人力、研究需求,須常態化編列預算,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會更有彈性,實現健康台灣。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編列預算確實是最有彈性做法,會努力爭取。

新冠疫情發生四年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年解編,今年五月下旬口罩令也全面解除。但疫情再起,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昨日出席「後疫情時代新冠防疫政策總檢討」公聽會表示,為降低新冠對國人危害,可參考世界各國與流感經驗,建立防疫物資儲備政策,並以逐年降低超額死亡為目標。

他國投入額外資源 台灣卻取消

「疫情沒辦法預測,需要前瞻且能彈性調整的預算!」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直言,其他國家因疫情帶來痛苦與損失,開始大量投入額外資源,但國內醫療院所在完全沒有額外資源下,必須從系統層面銜接中央政策,再完成任務。

陳宜君說,指揮中心隨著疫情降級而解散,因應疫情而生的「特別預算」也取消,然而疫苗、藥物、診斷工具等是面對疫情挑戰的重要武器,無論是國內投資、搭配經濟部的生技產業發展或國際採購等,都需要未雨綢繆。

陳宜君提到,醫療現場面臨的挑戰包括空間、人員、物資不足及標準化需求,政府預算編列應有更多彈性與韌性;過去面對疫情「不確定的未來」可能是十年、四十年,現在卻已縮短為每六年,中央應該跨部會動起來。

因應現實情況 疫情專案應縮短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就說,有效預防與及時治療是後疫情時代對抗新冠病毒關鍵,當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時,應在五天內進行兩次快篩,兩次篩檢間隔應在廿四至四十八小時,確診就立即給予抗病毒藥物,這些物資都要齊備。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直指,衛福部提出疫情專案應縮短為兩個月一期,才能即時因應現實情況,行政流程也要隨之應變,否則以現行年度檢討,靈活度顯然不夠。

此外,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防疫費用改由健保支應,但病毒猶存,造成健保點值大幅滑落,今年預期會更嚴重,呼籲政府要有經費挹注,以提高醫療機構抗疫韌性。

立委陳菁徽(前排右5)、立法院厚生會與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舉行「後疫情時代新冠防疫政策總檢討」公聽會,邀請相關部會官員及相關領域專家出席。(記者陳志曲攝)

近期新冠疫情變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