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以里為名稱 高雄典寶溪3滯洪池改名

2024/05/31 05:30

典寶溪劉厝滯洪池環境優美。(記者陳文嬋攝)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雄市典寶溪周邊早期為易淹水地區,市府水利局打造三座滯洪池改以里為名劉厝、白米及芋寮滯洪池,總滯洪量突破二○七萬噸,不但改善淹水情形,廣植印度紫檀、浮葉植物等,營造水域環境優美,吸引珍貴稀有保育鳥類水雉、黃鸝棲息,成為民眾休憩好去處。

水利局在滯洪池畔設置觀景涼亭、休憩長椅及綠蔭步道,民眾漫步滯洪池公園,可見珍貴稀有保育鳥類黃鸝等棲息,水域也種植印度莕菜等浮葉植物,吸引珍貴稀有保育鳥類水雉等棲息,成為多樣生物棲息環境,賞鳥勝地受歡迎。

水利局沿用水患治理水理分析代號,三座滯洪池以A、B、D取名,但因無地緣性容易混淆,水利局與在地鄰里結合,提升滯洪池名稱辨識度,改以所在地里取名,更名為劉厝滯洪池、白米滯洪池及芋寮滯洪池。

岡山區長陳振坤表示,劉厝里以劉氏宗親為大宗,在地八成以上都姓劉,地方以劉姓聚落為名,白米里過去以種稻為主,地方以盛產白米為名,符合在地特色。

橋頭區長車世民指出,芋寮里過去以務農為主,因水利灌溉不方便,以旱田為主種植芋頭,如今已不復見,芋寮用詞成為回憶。

水利局表示,滯洪池不僅汛期雨水調節,解決雨水壅塞問題,免除在地水患困擾,與在地的歷史文化結合,更具意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