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農業碳權座談》農業拚碳儲量 讓農漁民有錢賺

2022/04/04 05:30

本報主辦「農業碳權座談」。(記者廖振輝攝)

國發會於三月卅日發表「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透過各措施達成淨零目標,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僅佔全國二.二二%,碳匯提供深具潛力,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二○四○年農業部門目標達成增加一千萬公噸碳儲量。歐盟明年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進口至歐盟產品都得購買碳權,碳權交易將成影響經濟重大因素,由《自由時報》主辦、總編輯鄒景雯主持的「農業碳權座談」,邀請陳吉仲、農委會政策諮議委員郭鴻裕、工研院中分院經理李志杰、再生能源業者兆映豐企業董事長卓家旺,探討農業淨零排放策略。

農業部門目標︰2040年達成增千萬公噸儲量

農委會於去年九月創各部會之先成立淨零辦公室,陳吉仲表示,將推動國、公、私有土地造林,以及更新老化竹林,將竹材製成燃料棒供工業使用,並搭配復育海草等措施,透過農業的森林、土壤、海洋共三個環境系統吸儲碳匯,預估十八年後可達到增一千萬公噸碳儲量目標,還會利用五百萬噸的農業剩餘資材轉為再生能源,並搭配光電,農村於二○四○年用電可百分百自給,提供全國四成以上綠電,農委會也將協助建立農業有效碳定價與碳權交易制度,提供誘因讓農民願意投入,「重點要讓農漁民賺錢」。

調查國內農地土壤有多年經驗的郭鴻裕估算,農業部門可提供的碳儲量會比一千萬噸更多,如透過生物碳改良土壤,土壤改良一公尺,就可提供一二五○噸的碳儲量,或者施肥從噴灑改為注入土地方式,過程減碳更能增匯,且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與自然環境,尤其隨著歐盟將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農業將再救工業一次」。

具有豐富輔導畜牧業者建置沼氣發電系統、活化老林的李志杰指出,目前國內五百萬頭豬中有一半都已導入沼氣發電系統,豬隻排泄物可循環利用,還可賣電增收入,也能提供碳抵換予工業用戶;卓家旺則表示,國內農業生產的剩餘資材都很適合轉為生質能源,例如竹子一噸透過轉化,可產出具利用價值的木醋液、焦油,還能產生可燃氣體發電,可產出八二二三元的經濟價值。

本報總編輯鄒景雯︰淨零不只是減法 更是加法

鄒景雯指出,思考淨零排放路徑相關議題,一般都只會想到如果降低碳排等「減法」措施,農業不只減碳,還能增加碳匯,「淨零排放在農業的策略是加法,讓人有更大的思考空間。」

(記者楊媛婷整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