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斗南友善耕作 「紅冠水雞」稻田產卵

2020/08/03 05:30

「紅冠水雞」回來築巢產卵。(記者詹士弘翻攝)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雲林斗南農會近幾年積極推動水稻田友善耕作,放棄傳統慣行農法,不施化學肥料及農藥,目前耕作面積已達10公頃,雖然稻米產量減少,但品質變好、安全性提高,連「紅冠水雞」也回來築巢下蛋,農業朝良性循環。

第4年推廣 不施化肥農藥

紅冠水雞是台灣常見的留鳥,警覺性甚高、性羞澀、不善飛行,常在魚塭、水田或大面積的濕地活動,以水草為材料,築巢在水田邊或沼澤附近,以植物種子、嫩葉、水生昆蟲、小魚及貝類等水邊生物為主食,每年到了4、5月在水田或池塘附近,可見紅冠水雞後跟著一列小雞走動。

早年紅冠水雞是水稻田常見的野鳥,自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後,田中的昆蟲、青蛙不見了,紅冠水雞沒了食物來源,也逐漸從水田消失,聽不到「咕嚕」的鳥鳴聲。

斗南鎮農會為提高稻米品質,近幾年積極推動友善耕作,不再使用化肥、農藥,雖然水稻產量減少,但稻米的安全性提高,水田中蛙類、昆蟲、蚯蚓回來了,接著「紅冠水雞」也再現身影,甚至發現已在稻田旁築巢產卵。

產量雖略減 安全性提高

斗南農會供銷部主任張耀裕表示,農會推動水稻友善耕作已進入第4年,面積也從第一年的不到一公頃到目前的10公頃,水田中已可見數個紅冠水雞家族,已達生態保育的預期目標,另在水稻生產上,一般慣行農法耕作的香米,每分地可收1600台斤,用友善農法耕作,略降為1200到1300台斤,目前產量損失部分由斗南鎮農會吸收,未來希望有更多的農友加入,當生產面積達30公頃,有機會以自有品牌打進大型通路,創造生態及稻農雙贏。

斗南農會推廣水稻田友善耕作,不施化肥、農藥。(記者詹士弘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