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打球受傷 發明穿戴型復健裝置

2016/09/30 06:00

資策會專案經理魏士堯因打籃球造成運動傷害,進而發明穿戴型智慧復健裝置。(記者吳柏緯攝)

拿下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打籃球造成運動傷害,竟意外成為資策會專案經理魏士堯發明穿戴型智慧復健裝置的契機,甚至一舉拿下了今年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十月開始,將先與兩間醫院共同合作試用,對於需要復健的病患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整合感應器、鞋墊與護膝

魏士堯與研發團隊將感應器與鞋墊、護膝整合,利用感應元件分析使用者的足部壓力及膝蓋動作,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協助醫療人員掌握並評估使用者的下肢活動資訊及復健歷程;為令使用者復健過程更加有趣,還設計體感遊戲,協助使用者在遊玩過程中矯正身體姿勢或輔助復健。

魏士堯指出,這項裝置得以問世,與他自己經歷的運動傷害有很大關係。他很喜歡運動,特別是打籃球,然而,大約兩年多前發現容易出現腳麻的情形,就醫後才發現是髕骨軟化,為此休養近半年,無法再從事運動,受傷後才發現許多球友都有和他類似的困擾,因此激起他發明穿戴型復健裝置的想法。

資訊上傳助醫生了解狀況

過去,復健必須到醫院或特定場域進行,且往往都要一、兩週才能進行一次,不但耗時,醫生也難以掌握病患的復健狀況。

魏士堯說,這項穿戴型裝置會將使用者的下肢活動資訊上傳到雲端資料庫,醫生不僅能隨時掌握使用者的身體情況,也可以針對不同的使用者設計不同的復健菜單;最重要的是,即時回傳的資料有助於醫師了解使用者的復健進程,可立即提供建議,矯正錯誤的姿勢與習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