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研發救災型氣體偵測器 18秒揪外洩禍首
2016/07/19 06:00
透過溫差收集板,民眾可以體驗以溫差發電,點亮整根能源柱。(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不明氣體外洩往往會引起重大工安事件,前年高雄氣爆事後才查出是丙烯爆炸所引起,昨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登場的「解密科技寶藏展」,工研院發表研發的「救災型氣體偵測器」,十五秒就能蒐集環境氣體,三秒鐘就能分析出是什麼氣體,高效率分析,有助於緊急快速應變處理。
工研院研發的「救災型氣體偵測器」,原理是不同氣體會吸收不同的紅外光,吸收光譜就像指紋,只要儀器發出紅外光穿越氣體,再分析哪些波長被吸收,就能判斷是何種氣體。
可鑑定逾380種氣體
目前工研院「氣態紅外光譜自動定性定量技術」已可鑑定三百八十種以上氣體,未來可運用在危害性氣體監測,就像警探能運用數位指紋資料庫快速比對嫌犯身分一樣。
體溫可發電點燈
此外,利用體溫可發電的「能源柱」,將手掌放在溫差收集板上,可產生微弱電流讓一盞小功率的燈發出微光,再引發機關瞬間點亮OLED燈片柱。
衛生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處長袁紹英表示,根據紅外光譜原理,是可以快速偵測出小分子有機物,不過要看設計時能夠偵測的廣度是否足夠含括常見的有毒物質,另外偵測的濃度極限是多少,可以下探到多低濃度?偵測器的機動性也關係到是否實用。不過如果針對高雄氣爆的丙烯,這樣的設備應可迅速完成分析。
救災型氣體偵測器體積小,可隨身推著走,現場偵測打火機瓦斯,立即顯示出有含高濃度的丁烷與較低濃度的異丁烷。
-
為研發新藥 陳鈴津拎兩皮箱腫瘤切片到華府要錢
-
鼓勵研發轉化商品 台南市府將辦媒合座談
-
宜誠川云 享桃園市府商圈 步行向陽公園
-
雲科大研發能力強 日本發明展拿下兩金兩銀
-
二氧化碳變石頭 減緩暖化找到新招
-
糖友切身之痛 研發安全回套針頭奪金牌
-
苗縣氫能專區安全性 專家掛保證
-
苗縣植樹活動 15日送2千株樹苗
-
《私校兩樣情》苗栗大成高中退場 龍德家商免列專輔
-
竹市十八尖山停車場 3/15起恢復收費
-
竹縣市聯隊機器人賽奪冠 將進軍世界賽
-
竹縣攜手陽明交大 推「青銀共融」
-
中央總預算刪減影響 中市府挨批報告僅5頁
-
《台中市前地政局長遭調查請辭》各局處首長︰特別費依法核銷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