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中山大學發表海水製氫原型機 提升大規模製氫可行性

2024/05/27 12:01

研究團隊研發的「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克服氯氣有毒,以及海水腐蝕等兩大問題,提升大規模製氫的可行性。(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追求2050年淨零排放,氫氣成為綠色電力再生能源的利器,中山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陳軍互研究團隊,發表全球首例「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其獨特綠氫技術有望鏈結大規模生產,讓高雄西子灣成為尖端電解海水製氫技術的起源地。

研究團隊指出,利用綠色電力如太陽能、風力等電解水所產生的氫氣(又稱為綠氫),是減少碳排放與儲能的利器。但目前全球綠氫產能於2023年僅0.7%,最大的困難之一,在於缺少能大規模生產的原型技術來驗證未來的商轉可行性。

陳軍互指出,研究團隊近期發表第一個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大幅超越學術研究等級的產氫量。該原型機機體尺寸為長70公分、寬60公分、高74公分,搭載多個水電解元件,可對海水與一般水體進行水電解製氫,最高氫氣產量可達實驗室等級元件的百倍以上,確立了大規模製氫的可行性,若能成功取用海水並且長效地轉換成氫氣,四面環海的台灣,將能逐步擺脫能源依賴進口的束縛。

陳軍互解釋,團隊在室溫室壓下,可以利用業界公認為準量產技術雛形的「捲送方式」來量產催化劑,1小時產出約5m x 0.25m的催化劑,代表有機會可以接上自動生產線,以較低成本、生產速度快來取得成品。

該機的運轉功率已超過商用基礎需求的千瓦等級門檻,同時配備無線遠端操控人機介面,防空機運轉的安全裝置等設計,呼應未來大規模場域佈建的需求,對未來大規模海水製氫的契機打下開創性的基礎。

陳軍互表示,全球大規模海水製氫的困難大致類似,主要技術問題為氯氣有毒,以及海水腐蝕等兩大問題,大規模水電解會對催化劑造成極大的剝離壓力,團隊獨有技術「酸性氧化還原輔助沉積法(ARD)」是有效地解決該問題的關鍵,目前已能量產超過100平方公分催化劑,期待更多相關政府單位與產業一起投入研發,早日實現全球淨能和永續發展的目標。

中山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陳軍互(右2)與研究團隊發表「鹼性電解海水製氫原型機」,其獨特綠氫技術史無前例,可望讓西子灣坐擁綠氫海。(中山大學提供)

催化劑是製造氫氣的重要核心。(中山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