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研究證實淡水河、烏溪受塑膠微粒污染 中研院學者揭關鍵途徑

2023/04/12 12:5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院孔燕翔(Dr. Alexander Kunz)表示,生活污水中的脂肪和油脂會讓樣本裡的物質結塊,採集塑膠微粒過程困難重重。(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台灣首次研究證實都會區河川受塑膠微粒污染!由中研院、台大及成大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2018年與2021年分別在淡水河與台中烏溪流域進行塑膠微粒採樣調查,發現兩條廣泛流經都會區的河川,都已遭受塑膠微粒污染,並指出雨水下水道很有可能是塑膠微粒的來源,其中烏溪的實驗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博士後研究院孔燕翔(Dr. Alexander Kunz)表示,鑒於台灣過去沒有針對河川塑膠微粒調查的實際研究,2018年起研究團隊開始在淡水河進行塑膠微粒採樣研究,在淡水河水域4個採樣點,共採集680.5立方公尺的水樣,發現平均每立方公尺有24.6個塑膠微粒。為進一步了解塑膠微粒污染量的可能成因,擴大採樣點位。2021年在台中烏溪流域,共41處採樣點取了1051.4立方公尺的水樣,發現平均每立方公尺有12.6個塑膠微粒。

孔燕翔指出,在台中的山區和河川上游採樣時,幾乎沒有發現微塑膠的存在;但當進入台中市區外圍、人口密度開始變高的區域時,微塑膠的濃度亦隨之增加。而到台中市的都會區和工業區時,在雨水下水道周圍的水域中,微塑膠的含量最高,在大里溪口採集到最多的微塑膠。

孔燕翔表示,雨水下水道很可能是塑膠微粒進入水體的來源與途徑,這次採樣過程也發現河岸有許多不明的水管,很可能將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川。塑膠微粒污染不僅危害當地的水生生物和生態系統,也會對人類健康和食物鏈造成潛在的風險。

孔燕翔表示,目前生活污水都會經過污水處理廠才會排出,不過雨水經常未經蒐集及處理就排入下水道及河川,現在國外已有許多雨水處理設施,建議台灣也可朝向這方面發展,另外也可以透過加強移除河川塑膠垃圾,減少河川中的塑膠微粒。

由於微塑膠會吸附環境中的有害物質,許多研究已證實微塑膠會影響生物的生長和新陳代謝,以及對器官造成損害。不過,台灣目前還沒有針對河川塑膠微粒的長期監測,研究團隊建議,政府可以建立監測計畫並持續進行相關研究,以了解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風險。

左邊為烏溪山區上游的採集樣本,右邊則是都會區採集樣本,可見人口密集對河川影響甚鉅。(研究團隊提供)

此次研究證實,台中烏溪河川已受到塑膠微粒的污染,且塑膠微粒的量與人口密度和土地使用有顯著相關。(取自報告簡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