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藍眼淚爆量 其實是生態危機?
馬祖藍眼淚近日爆量,美照也在網路瘋傳,但這其實是一個大海「掉淚」的警訊,意味海洋環境處於比較不健康的狀況。(資料照,連江縣政府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馬祖藍眼淚近日爆量,美照在網路瘋傳,但有報導指出,這其實是大海「掉淚」的生態警訊,意味海洋環境處於比較不健康的狀況。不過海洋大學團隊研究發現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並指出夜光蟲會大量出現,為植物性浮游生物所誘發,非海域污染生物,不應視為有害的赤潮生物。
根據《KNOWING》報導,每年4月至9月馬祖出現渦鞭毛藻在夜間發出螢光,因將海水染成藍色,被當地人稱為藍眼淚。該現象其實是甲藻的生物發光現象,甲藻因感受到環境變化發出螢光。
甲藻大多分布在沿海口岸、河口或大陸棚淺水區,因該地有豐富的浮游生物,讓甲藻有充足的食物來源。研究指出,甲藻出現大量繁殖意味海洋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海洋環境比較不健康。因此,爆量的藍眼淚其實是個生態警訊。
研究指出,當甲藻繁殖過多形成赤潮時,藻類易附著在魚鰓上,造成魚類窒息死亡,而甲藻死亡後,會分解產生屍鹼和硫化氫,並滲出高濃度的氨、磷,這讓海水容易變質,對生態造成危害。
報導指出,馬祖出現藍眼淚,可能是因為中國沿海地區的水太肥了,產生優氧化現象。香港也有藍眼淚,研究指可能與當地農業污染嚴重有關,因此產生夜光藻,但大量觀光客到訪對當地居民造成嚴重困擾,還發生破壞環境、公物等行為。
不過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在推動「馬祖海域海洋生態整體調查計畫」時,去年4月先在連江縣南竿鄉介壽澳口利用單離培養,發現螢光生物為夜光蟲,7月又在福澳港與介壽澳口周遭海域利用浮游生物網進行大規模樣本採集,再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將不同螢光素氧化酶RNA定序出來,發現85.1%到97.2%的序列為夜光蟲所有,證明馬祖藍眼淚現象確實為夜光蟲所造成。
海大教授蔣國平說,初步證實夜光蟲會大量出現,是植物性浮游生物所誘發,為一自然界微生物食物網循環所致的物種交替現象,非海域污染生物,更不應該視為有害的赤潮生物。
這項計畫同時掌握了大量人工繁殖的關鍵技術,未來可發展人工「藍眼淚」,甚至透過長期觀測做出「藍眼淚預報」,利於促進觀光或文創產業。
-
遊客狂喜!馬祖藍眼淚爆量開始了
-
「藍眼淚」被註冊 馬祖人罵翻
-
耶誕禮物自己賺!輕鬆3撇步 存第一桶金趁現在
-
藍眼淚夜光蟲 海大繁殖成功
-
立委揪團考察藍眼淚 備陳高「提升問政戰力」?
-
富蘭克林:美國非投資等級債 提升您的投資勝算
-
立委看藍眼淚 將搭加班機、啖海鮮、高粱當伴手
-
2025跨年煙火秀、演唱會、迎日出 重點一次看
-
28個公立大學碩博班招生「抱蛋」 台大有2個
-
苗栗縣明年有線電視收視費 維持200、260及560元3方案
-
台中元旦升旗台灣英雄來了 12強守護神小黑吳俊偉領唱國歌
-
林口麗園市民活動中心老舊 耐震補強完工重啟
-
中籤國民法官好慌張?他收到法院掛號信嚇歪 網:賺爛了
-
台南農產拚外銷 今年繳出8億成績
-
10萬香檳、叫傳播妹!夜店是社會頂層聚集地?網:裝闊而已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