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古地名讀音 感受多元族群特色
國台圖專案研究助理吳智偉指出,從全台鄉鎮市區的古地名讀音中,可以找出許多趣味。(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台灣共有368個鄉鎮市區,如果只用國語來念地名,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如果改用本土族群讀音,就可感受台灣多元族群的文化特色,還可認識古地名的文化歷史,例如澎湖馬公市台語讀音是Má-king(澎湖同安腔),指的是古名「媽祖天后宮」;屏東獅子鄉讀音融入日語的Sisigu(排灣語),呈現與日治時期密切關係。
國台圖建置走讀在地地圖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國立台灣圖書館,館內的本土教育資源中心建置一幅有全國368個鄉鎮市區的地名地圖「走讀在地」,標註各地的古地名讀音;國台圖專案研究助理吳智偉表示,研究台灣史以往多用字面意義來推測地名來源,近年改以地名發音來解讀地名形成的原因,研究人員結合文史資料、探訪地方耆老,製成全國鄉鎮市區地名探查網路版參考資料。
他指出,研究台灣鄉鎮市區的古地名讀音,可發掘多元族群文化的豐富性,國內的地名讀音,一般是國語及台語通行腔,例如萬華區的讀音Báng-kah(艋舺)、三重區讀音Sann-tîng-poo(三重埔),苗栗讀音meuˇ lid(客語四縣腔)、Miau lidˋ(客語海陸腔),三義鄉讀音samˊcaˊ(三叉),以及原住民邵族居住的南投魚池鄉,讀音Qabizay(邵語),三地門鄉讀音Timur(排灣語)。
在研究人員的整理下,有些地名細膩呈現台灣早期移民的不同分支,彰化永靖鄉讀音Éng-tsēn(台語詔安腔),澎湖縣望安鄉讀音Bāng-uann(澎湖同安腔),馬祖南竿鄉讀音Nàng-găng(福州話),莒光鄉讀音Gṳ̄-guŏng(福州話,當地人稱為馬祖話)。
屏東高樹鄉的讀音goˊsu(客語四縣腔),地名來自客語「高樹下」(goˊsu haˊ),通行說法是在高樹村北邊有棵高聳的木棉樹,枝葉繁茂,狀似車蓋,是全鄉最高的樹木,因此在清朝時期即有「高樹下庄」的稱呼。
吳智偉說,「走讀在地」地圖預計今年底完成,目前有測試版刊登地名解釋的「走讀.在地—本土教育資源中心部落格」,提供民眾參考。
-
2025迎日出、賞曙光 重要景點時間一次掌握
-
女黨工控陳右豪性騷擾 前民進黨青年部主任蔡沐霖吃案、霸凌被起訴
-
涉洩漏告訴人個資 被告委任律師洩密獲緩起訴
-
北北基桃元旦大執法 取締改裝噪音車
-
65歲以上免繳健保費藍營暫緩推動 新北籲各層面討論、考量
-
新北高職「愛迪生」們學以致用 一年9件創新作品獲專利
-
前考試院長關中司機接送擋道 與鄰居爆衝突互告
-
防堵不動產詐騙 新北地籍異動即時通宣導擴及小黃
新北市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