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逃泥潭龍 從雜食變草食
科學家在中國新疆發現一種名為難逃泥潭龍的恐龍。獨特之處在於牠們出生時長有牙齒,但成年後牙會脫落,有別於其他恐龍。(圖取自網路)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根據美國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22日公佈的最新研究,科學家在中國新疆發現一種獨特的恐龍,學名為「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於1億6000萬年前出沒。有別於其他恐龍或史前物種,牠們出生時長有牙齒,但成年後牙會脫落,同時也從雜食性,轉變成草食性。該研究為鳥喙的演化問題,提供重要線索。
提供鳥喙演化重要線索
科學家指出,他們發現19具難逃泥潭龍化石,其年齡介於1至10歲之間,這種恐龍在幼時長有小而尖的牙齒,但成年後演變成無牙的嘴喙。今日部分動物也有此特徵,包括澳洲產卵哺乳動物鴨嘴獸等。
另外,難逃泥潭龍的前肢短小、後肢修長,可能有羽毛覆蓋部分身體,最大型的個體身長不超過2公尺。這些2001年在新疆五彩灣地區發現的恐龍群,可能陷入泥坑後死亡,也因此得名。
研究人員也在成年的難逃泥潭龍化石中發現一種胃石,但幼龍身上沒有。一些草食性恐龍吞入植物後,會在胃裡將其磨碎,形成這種胃石。脫牙現象顯示難逃泥潭龍在出生至成年期間,經歷劇烈的飲食變化,幼年時期可能食用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之後改以植物為食。
鳥類最出現在1億5000萬年前,是由小型羽毛恐龍演變而來,最早的鳥類具有牙齒。幾千萬年以後,許多鳥類演化成無牙的嘴喙,就如今日的鳥類。最後一批有牙的鳥類,約於6600萬年前與恐龍一起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