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情大智慧〉期待 靠自己來滿足

2015/10/13 06:00

文/陳豪兒

我們的憤怒、怨恨與失望,都是來自於期待。我們期待伴侶能了解我、安撫我、陪伴我、支持我,抱持著這些期待很正常,尤其愛情和親情最原始的樣貌就是為了滿足彼此的需求而建立的,但這不代表誰有責任與義務要滿足我們的需求。

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滿足我們。年紀愈大,我們愈想塑造自己好像很獨立自主、不需要依賴他人的假象,所以有很多的期待我們會藏在心中不願表現出來。當我們的伴侶、家人沒有發現我們藏在內心的期待,更別說是滿足我們的期待時,我們會衍生失望,這樣的失望像在累積點數,然而集滿點數換得的,是憤怒與怨恨。

更多的情況是,我們自認為對方有能力來滿足我們的期待,但對方好像故意不給我們、故意要把我們丟在角落、冷落我們,我們就會在心裡不斷嘶吼:「你明明可以給我,卻為什麼不給我?」那憤怒的情緒來得快而兇猛,往往吞噬了我們的理智,讓許多關係發展成慘劇。

憤恨,是殺傷力最大的情緒反應,也是所有關係中破壞力最強大的武器。憤恨會破壞愛與家庭、多年的友誼,而這樣的情緒追溯到源頭,還是因為我們的「某種需求」得不到滿足,但那一份需求只能由對方來滿足你嗎?

並不是說什麼需求都非得自給自足,那人就不用交朋友、談戀愛與成家了。而是我們要在憤怒的情緒吞噬我們與傷害他人之前,先給自己時間與空間去思考「這樣的憤恨」是來自於什麼樣的失望?對方的責任與義務是要活出他自己的人生,還是要把你的需求當成第一優先?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對某人有多失望、多憤恨,對自己也就有多失望、多憤恨。恨自己為什麼不能滿足自己、恨自己為什麼不能愛自己?

在我們還牙牙學語的時候,這份稱之為「失望」的空洞早就出現了。無論你現在跟父母的關係多好多壞,但在我們人生中第一個失望的對象就是我們的父母。小時候的生理心理需求全都有賴於父母來滿足我們,但無論父母有多努力,他們都不可能完全滿足我們。還不會走路的我們對於這種「不被滿足的感覺」並不曉得這就叫作「失望」,更別說能夠自給自足了。所以,我們從小就開始幻想、開始期待外面的世界會有人出現,來填補父母當時無法滿足我們的期待,而那個「外面世界的人」通常就是我們終其一生想要找到的伴侶。

現在你該知道了,你把父母帶給你的失望投射到外在環境的那些人身上,無論是你的愛人還是摯友。情感上的各取所需是我們產生連結的基本要件,但當我們把所有需求都期待讓外界來滿足我們的時候,那麼,無止盡的失望、怨恨與憤怒,將會帶領你和你經營出來的關係走向破滅一途。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