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星期專訪》 林正義:台灣入亞投行 將無力取得商機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記者張嘉明攝)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記者張嘉明攝)

2015/04/20 06:00

記者鄭琪芳/專訪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中國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掛鉤,有其「戰略西進」意圖,參與亞投行的國家,等於間接協助中國的戰略。台灣參與亞投行,雖對我國加入TPP的影響不大,但也不會提高加入RCEP的機會,政府應該也沒有能力協助廠商開拓商機。不過,政府似乎比較重視參加國際組織的數目,而非參與的品質及效益,「為參加而參加」。

林正義認為,台灣加入亞投行的決策過程有很多值得檢討,中國一開始就無意讓台灣成為創始會員,但台灣被拒絕後,馬政府還阿Q地認為「先舉手先贏」;事實上,台灣加入亞投行仍有變數,包括名稱及時間的問題等,若短期內無法底定,馬上面臨台灣總統大選,變數更多。

加入等同協助中國「戰略西進」

問:英國加入亞投行後,形成所謂的「亞投行效應」,如何解析?

答:亞投行於二○一三年十月首度提出,英國今年三月十二日決定加入,起了關鍵重大的作用,中、美、日都出乎意料。習近平應會認為這是外交的重大勝利,亞投行原本是受圍堵、不被看好的,目前幾乎重要的歐盟國家都加入,原本觀望的澳洲、韓國也加入。

美、日未參與亞投行,主因亞投行與美、日創設的亞銀是競爭的。這次歐巴馬的決策受到很大的批評,但美國可採取一些後續作法,譬如透過亞銀、世銀與亞投行合作;也可以亞投行一般會員或觀察員涉入;此外,對於亞投行要投資開發的國家,可用雙邊關係或亞銀等持續投資或補助。

對美、日而言,亞投行除了是中國崛起帶來的競爭,也是中國戰略的意圖,與習近平「一帶一路」掛鉤,我稱為「戰略西進」。過去幾年中國最擔心的是美國「戰略東移」,美國結束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後,戰略重心移到亞太地區,所以習近平提出新型大國關係,提到太平洋之大可容得了中、美,他知道美國對中國有來自海上的牽制,他可以做「另類的老大」的話,絕不是在太平洋跟美國直接對抗和競爭,而是往西部,包括中亞、西亞等。

換言之,參與亞投行的國家,實際上就是在協助中國,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外交戰略裡,扮演提供資金的角色,當然也可開拓一些商機,但等於間接協助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所以對美、日是比較大的挑戰。

列原始會員被拒 兩岸關係不順暢

問:台灣參與亞投行的決策過程引起不少爭議,為何如此?

答:台灣也是在三月中之後,政策有了很大的轉變,朝野對於要不要加入亞投行並沒有兩極的意見,但決策過程有很多值得檢討。三月中以前,政府一直等待中國主動邀請,並希望成為創始會員,此期待是否建立在準確的評估上,有很大的問號;一直到蕭萬長要去參加博鰲論壇前,三月廿四日馬、蕭的對話,原則上贊成加入,這是英國決定後的十二天。

馬政府希望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趕在最後一天晚上傳真意向書,還不知如何傳遞,顯示政府決策不夠努力。亞投行有網站,即使不經國台辦轉交,也可直接e-mail到亞投行秘書處,或透過兩會或雙方財政部;此外,央行總裁彭淮南出席亞銀這麼多次,亞投行臨時秘書長金立群曾是亞銀副行長,彭跟他一定見過好幾次面,也可以聯繫。

政府一直認為可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太過樂觀了,中國根本無意讓台灣成為創始會員,否則早就透過管道傳遞訊息。而且,比較荒謬的是,張盛和說出資二十二億元台幣,朱立倫說二十億美元,一個是財政部長,一個是執政黨主席,兩人講的數字差這麼多,外界會覺得評估不確實。到底要出資多少,應以台灣在亞銀的股權一.○九%為參考,再考慮亞投行區域內占七十五%,而非用韓國的GDP來算。

現在台灣表態了,中國當然表示歡迎,但只說「適當名義」,他們也歡迎香港。香港與台灣參與亞銀的名稱是「中國香港」及「中國台北」,差別只在於英文名稱有沒有空一格。未來台灣加入亞投行,應該跟香港不一樣,中國應可接受台灣地位比香港稍微好一點,但又不會讓台灣被解讀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政府過去可以做卻沒有做到的是,把亞銀的「中國台北」改成「中華台北」,我們在奧運、APEC、WTO等,可以用「中華台北」或「台澎金馬關稅領域」,這些組織比亞銀重要,且亞銀是美、日占最多股份,為何還用「中國台北」?雖然彭淮南每年抗議,但似乎只是例行公事,而非做了很大的努力。

馬政府有一個阿Q論點,雖然被拒絕成為創始會員,但「先舉手先贏」,可以成為一般會員。不過,我覺得後續還有很多變數,首先是名義的問題,我們的底限是「中華台北」,中國有可能接受,也可能要求跟亞銀一樣用「中國台北」,這是未來談判的重點。

另外,中國把台灣加入亞投行當成一個恩惠,但時間一拖,馬上面臨台灣總統大選,變數會更多。假如中國真的希望台灣參與,除了名義上要顧及台灣的底限,也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底定,只要一拖延,變數就很大。

問:中國拒絕台灣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馬政府仍稱「策略奏效」?

答:台灣先申請創始會員被拒,藉此提高成為一般會員的可能性,這應不是政府的「苦肉計」,政府真的認為有機會成為創始會員。結果,台灣被拒絕後,變成國際關注的焦點,因為其他國家申請一般都會被接受,除了受到經濟制裁的北韓。

這件事也反映政府決策的問題及兩岸關係不順暢的部分,假如兩岸關係真的非常好,溝通非常順暢的話,中方早就會告訴我們創始會員不太可能。

問:台灣加入亞投行,是否影響與美、日的關係?

答:美國對台灣的決定,應不會感到太意外,但我相信一定會感到失望,就像對英、韓、澳一樣,美國對日本則會感謝。此事會讓美國對兩岸關係更加警惕,中國對台灣有很強的政治目的,對台灣參與的方式、名義、資格等設下很多限制,在中國掌控的亞投行都這樣,就知道台灣要參與國際組織有多困難。

不過,台灣參與亞投行,雖讓美國對台灣政治上的信任打了一點折扣,但對台灣加入TPP的影響應該不大,TPP跟TIFA是現實問題,美豬、美牛等才是關鍵。另外,政府認為參與亞投行有助台灣加入RCEP,但亞投行是融資貸款的平台,RCEP則是區域經濟的整合,性質不一樣;何況,RCEP國家都是亞銀的會員,並未因台灣同是亞銀的會員,而提高我們加入RCEP的機會。

只重數目輕忽效益 為參加而參加

問:台灣加入亞投行,有何政治與經濟上意義?

答:政府似乎比較重視參加國際組織的數目,參與的品質、評估及效益反而不是關注的焦點,也就是「為參加而參加」。台灣參與亞投行,如果在公共工程、基礎建設方面能開拓商機,就是經濟上的意義,但政府要有很大整合能力,依我的觀察,政府應該沒有這個能力。

假如台灣可以用最少的經濟與政治代價參與亞投行,不需要承擔太多的股份,名稱也沒被改成「中國台北」,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要期待可以對參與RCEP帶來推進作用,對國內廠商參與亞投行的計畫也不要有太大期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