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3-14 ℃

中國居住證危及民主

台教會昨天舉辦「拒絕被國民化—台胞居住證的風險」記者會,呼籲政府研擬有效對策,以防主權流失。(記者鍾麗華攝)

台教會昨天舉辦「拒絕被國民化—台胞居住證的風險」記者會,呼籲政府研擬有效對策,以防主權流失。(記者鍾麗華攝)

2018/08/31 06:00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台教會昨舉行「拒絕『被』國民化—台胞居住證的風險」記者會,台教會副秘書長陳俐甫表示,中國在實施前半個月宣布,但政府至今沒有作為,不能只是冷處理,放任中國法律、文化、經濟統戰,一步步侵蝕台灣的主權。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宋承恩表示,居住證會進一步模糊台灣人與中國人的界線,若有相當數量的台灣人領中國居住證,同時仍保留台灣公民權,包括參政權,將會影響台灣選舉,最終的結果,可能會以台灣的民主程序,消滅台灣的民主,與中國統一。

台灣人「被國民化」 最終恐遭統一

宋承恩表示,北京此次針對港澳台居民,明顯把台灣放在港澳地位,必須從中國對消滅台灣政權、統治台灣的整體策略來看。台灣政府應拿出具體作為,解決中國蠶食鯨吞所構成的危機,「什麼都不作為不是維持現狀,而是坐視主權流失」。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昨仍表示,申領居住證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會有註銷台灣戶籍的問題,不過,可能存有諸多風險,政府將進一步研議及評估,是否影響我國家安全或利益的問題。

邱垂正在例行記者會指出,申辦居住證可能涉及包括兩岸公法上權利義務衝突、社會福利資源重複配置、是否影響我國家安全或利益問題,以及是否須修法要求申領者返台進行申報登記,或限制其擔任重要或機敏公職,以維護我國家安全與利益,陸委會正與相關機關共同研議及評估。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研究員何澄輝則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放任中國單方面說詞,放任中國散播有利於對台掌控的片面言論,置台灣民眾與社會於風險中。政府對中國一再出招無所作為,是一種手足無措的失職,對現狀無法評估,自然也無法應對。台北大學助理教授沈伯洋也表示,中國現在像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最後目的,是要讓台灣人民自己選擇「被國民化」。

陸生、陸客 應定位為中生、中客

陳俐甫認為,相對中國把台灣吸納為中國公民,政府可採取的對應作法,即是在國內法律與制度上,把「陸生」、「陸客」、「陸配」,更清楚的界定為外國人,以「中生」、「中客」、「中配」來定位,在法律上給他們更明確的非本國人的身分確認。

宋承恩則建議,中國雖宣稱申請居住證不用放棄台灣戶籍,明顯想規避「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之一,但政府要不要讓申請人在台灣除戶除籍,就看政府的作為與決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關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