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副部長張冠群:台灣應自行研發潛艦
國防部副部長張冠群(右)(記者曹郁芬攝)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紐澤西州普林斯頓16日報導〕談到國防自主,台灣國防部副部長張冠群今天表示,關鍵的東西大家都會有保留,通常是你做得出來的東西,人家才會賣,台灣不是從零開始,台灣天弓飛彈的尋標器大概花了7、8年的時間,「你要自己爭氣,別人只會看得起有本事的」。
來美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的張冠群今天與華文媒體會談時說,中科院是真正懂得系統整合發展的,去年開始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國防產業裡很多東西都可以衍生成民生用品,例如雷達尋標器上用的高頻眼睛就是現在第二代5G要用的通訊技術,不同點是基礎工業,大家可以挑軟柿子吃,但發展國防工業連硬骨頭都得吃,「被管制的東西都是好東西」。
對於他在會中強調,台灣政府有國艦國造的決心,其中是否包括柴油潛艦,張冠群說,應該是包括潛艦,但水面艦的速度會比較快,潛艦的關鍵技術比水面艦落後是事實。
雖然自製潛艦艱難,張冠群以自身的經驗說,他是做雄三飛彈衝壓引擎的,民國68年、70年要做決定的時候,簡直是天方夜譚。雄三飛彈做了10年,他去看演習時見到的都是失敗,「但是我們的前輩再接再厲,從無到有」。他們看到前輩堅定的信心就覺得看到明天了,10年後飛彈做成,後續發展非常快。
張冠群說,從這個經驗來講,做一些挑戰性高的工作是「要找對的人,給對的題目,給他長期的時間,而不是給他大量的經費」,要小火慢燉才能把技術磨成熟。台灣已經等了潛艦這麼多年,為什麼不坐下來研究呢?這跟他的經驗是不相符的。
張冠群說,這次與會並不是一面倒地請美方協助,而是強調台灣也有技術和服務可以提供,美台可以在平等互惠基礎上合作,建立類似半導體供應鏈的關係。
至於美國在台協會理事席莫健說台灣國防預算不足,面對威脅要有急迫性,張冠群回應,預算是回事,項目更重要。台灣受管制多年,飛彈發展沒有停,關鍵技術已有突破,美國若能放寬關鍵組件和材料的出口限制,可以加大台灣的國防能量。外購跟自製是平行的雙手策略,不是零與一的取捨。他也否認這次與美方在會中談到F35戰機採購問題,表示美台軍售另有對話管道。
出席記者會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補充說,民進黨的國防自主不只是一個國防政策,也是一個產業政策,涉及台灣經濟產業的升級,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政府對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有不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