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六歲以後怎麼養?

◎ 葉家蓁

最近有兩件事引起熱議,一件是前衛福部長林奏延提議「六歲以下國家養」,另一件則是全聯總裁徐重仁「年輕人很會花錢」的評論。這兩件事恰恰點出目前台灣年輕人面臨的慘澹現狀,以及在位者對於年輕世代困境的誤解。

台灣年輕人現在面臨的是什麼樣的未來?台灣近十年來,扣除物價漲幅後的實質薪資平均年成長僅○.一%,幾乎可說是聞風不動,與前一個十年(八十六年至九十五年)薪資平均年成長九.三%相較,台灣年輕人面臨的是,即使再努力,收入也不會增多的薪酸時代。薪資凍漲,台灣房價所得比卻在十年間翻了一倍,想住在台北,更是得不吃不喝十六年才買得起一間房。這樣系統性的社會失能所帶來的相對剝奪感及無力感,恐怕不是徐總裁經濟起飛年代那種「好好做事,老闆就會幫你加薪」的世代所能想像到的。

年輕人真的不想生小孩嗎?即使面臨薪資倒退、物價飛漲,根據台大社工系王麗容教授研究,台灣婦女的理想子女數仍維持兩個,高於實際子女數量。所以,究竟是什麼阻礙了台灣人進行「造人計畫」?依求職網站調查,高達近六成的上班族擔心「賺的錢不夠養小孩」、近四成擔心「買不起房,無法給孩子一個家」,總結一個字,錢。而對三十歲以下的二十二K世代而言,超過五成的青年月薪低於三萬元,光煩惱下個月房租、學貸都來不及了,遑論結婚或生小孩。

「六歲以下國家養」真有助於提升生育率?「六歲以下國家養」口號,不僅短中長期目標未定,政策更是不明,以目前國家財政困窘情形,究竟能端出多少牛肉刺激生育率?生養小孩絕不是僅考量六歲前經濟負擔,養一個小孩到十八歲,至少需要五百萬元,且隨子女進入就學階段,負擔逐年加重。國家不應也不可能負擔扶養一個小孩至成年的花費,「六歲以下國家養」恐怕又會是一個無效的催生政策。

與其又端出一次性生育津貼加碼,延長「看得到,吃不到」的產假、育嬰假或是找高薪藝人代言,政府不如將資源集中用於改善薪資結構、房價、產業結構等多管齊下,讓薪資及房價回到合理範圍,讓年輕人感到未來有希望,脫離「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的環境後,國人的生育率自然就能止跌回升。

(作者為上班族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