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搞什麼文化?!

如果,台灣(中華民國)政黨輪替的總統府(總統)移交是政權的實質移交,那麼,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的移交,則是政權象徵性移交。

二○○○年,中國國民黨把政權交給民進黨陳水扁;二○一六年,中國國民黨又把政權交給民進黨蔡英文。政權的實質移交,不敢造次,但政權的象徵性移交則不然。馬英九把陳水扁時代易名的「國家文化總會」改為「中華文化總會」,交由劉兆玄任會長,硬是杯葛了政權的象徵性移交。

這個從一九六七年,因應共產黨中國文革而設置的文化機關,象徵蔣介石之手。從前,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開始,多次改名。「文復會」(總統)、「文工會」(中國國民黨),對「文建會」(政府)是左右開弓,有指導權的,但經費則須仰賴「文建會」挹注,後來另有總統延攬的企業家捐輸。

以「中華文化復興」之名,是為因應共產黨中國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凸顯「領袖」的「中華文化」高度。這一頭馬的車,加上另外兩頭「黨與政」,把國策的枷鎖套在文化,造成今天台灣「文化」的樣子。

復興的觀念,一開始就是要與共產黨中國別苗頭。復興什麼?又復什麼興?還不是由政府挹注,由社會挹注,裝飾總統的文化高度!蔣介石與毛澤東,獨裁都名列世界榜單。一丘之貉,讓文化成了讓人另眼相待的苦澀笑話。

扁政府時代,多位台灣小說家被延攬,分別出任副會長與委員。好歹,後來也把「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改為「國家文化總會」,卻已是兩連任過半後期的事。這個「中華文化」頭箍還壓在頭上挺重的!

中國國民黨不敢不移交實質政權,但擺明了杯葛象徵性政權的移交。但民進黨小英總統也不要視變調的「中華文化」為寶,視「復興」為文化良方。看看韓國、日本,如何比中國有傳統漢唐文化之底,又能吸納近現代西歐文化?要振興!振興!不要再什麼「復興」了!復興中華文化,新政權新視野趁機割捨可也!

(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