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開講》潘維剛在歧視誰?

國民黨立委潘維剛(中)。(記者劉信德攝)國民黨立委潘維剛(中)。(記者劉信德攝)

◎賀直輝

22日上午,立委審查教育年度預算時,對本土語言列入必修與否,展開唇槍舌戰。藍營的潘維剛尤其強烈,甚至說出「我的母語是國語、普通話」「這會傷害民族感情」等謬論高聲駁斥。每每喜歡給民進黨扣上「挑動省籍情結帽子」的國民黨,這回倒是由潘立委的一席話,暴露出對基層方言的歧視。

潘維剛質疑多元語言政策時,提出一個論點,認為教育部應效法新加坡,把英語等外語列為重點項目,以利國際化;而非執行蔣偉寧部長尚在位時,承諾過的將本土語言列為必修。

乍聽之下,這番提高國家競爭力的美意似乎不錯,但反覆思考,卻顯充滿矛盾。推行本土母語和走向國際化有何關聯?舉例的新加坡,英語的特殊地位,是殖民歷史使然,和香港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新加坡人和香港人不曾忘本,華語和廣東話的使用仍頻繁。回歸後香港,甚至還掀起過「普通話與廣東話」的本位之爭,這樣國際化的城市,對於固有語言的堅持是不退讓的。

至於旅美華人,對血液裡的語言傳承表現強烈,部分甚至會「強迫」下一代去學習了解;對原鄉語言的認同,沒因移民而有所改變。台灣是個移民社會,民眾來自閩南、客家、原住民等,構成了當今本土文化的中流砥柱。了解文化,要從了解語言開始,反之亦然,這是很多語言學者堅持的。藉學習本土語言,來了解自身文化,進而培養自信和驕傲,才當是邁向國際化的第一步。

國民黨別忘了,你們黨內也有講台語長大、客家庄出身、原住民背景的立委們,這樣刻意打壓本土語言,也是給很多自家人摑耳光。本土的重視,不該只有在選舉場合忘情高呼口號才是。

(作者為台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