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臺北市 18-18 ℃

採收不及 青割玉米變硬農民慘賠

採收不及的青割玉米,只能等到成熟變成硬質玉米再採收。(記者楊金城攝)

採收不及的青割玉米,只能等到成熟變成硬質玉米再採收。(記者楊金城攝)

2014/05/01 08:00

〔記者楊金城/鹽水報導〕一○二年二期作青割玉米,因獎勵活化休耕田的政策,南市種植面積大增,但今年三、四月採收不及,青割玉米成熟變成硬質玉米,不能做為養牛的牧草,而種植農民又未登記契作硬質玉米,也不能繳售給農會,只能自己找出路賣給飼料廠,荷包縮水。

估算全市近六百公頃青割玉米,因採收機不足,來不及收割,農民只能眼睜睜看著青割玉米繼續成長,變成硬質玉米(飼料玉米)。而鹽水今年種植青割玉米近八百公頃,因多數由大佃農向農民租地種植,有自己的採收機,所受影響不大,鹽水大約只有近廿公頃青割玉米採收不及。

農委會將休耕給付改成只有一期後,獎勵活化休耕田,鼓勵農民轉作、契作其他農作物,像種植青割玉米一分地有三千五百元獎勵金,收割後再賣給草農,種植硬質玉米一分地有四千五百元獎勵金,並以每公斤九元委由基層農會收購,以減輕畜牧業對進口飼料的負擔。

鹽水農會秘書葉文男說,青割玉米栽種三個半月後就要採收,過了合適採收的時間,青割玉米轉成熟,玉米稈纖維變粗,並不適用拿來餵養乳牛,而契作硬質玉米在栽種前,農民須事先到農會登記,青割玉米因延後採收,變成硬質玉米,沒登記就不能繳售給農會。

來不及採收的青割玉米,分布在鹽水、新營、學甲、西港、善化等地,有些農民抱怨不能繳售硬質玉米。魏姓農民說,青割變硬質玉米,又不能繳售給農會,只好找飼料廠自己賣,價錢低於進口價每公斤八.五元,扣除乾燥費和運輸費,今年錢難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