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干厝的由來
2010/03/16 06:00
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早期三重埔位於淡水河岸,來自中國的商人沿著淡水河進入三重、艋舺、大稻埕等地經商,因為生意和人性需求,燈紅酒綠的特種行業也應運而生,國軍退守台灣後,與台北市一橋之隔的三重埔河畔,早期有不少福建同安人落腳,被當地的尋芳客和酒客稱為「同安厝」,台語腔調輾轉相傳,就成了「豆干厝」至今。
另一說由於「同安厝」大都為房屋排列方正的違建、內部陳設簡陋,有如一塊塊的「豆干」因而得名;「豆干厝」住的並非全都是特種行業的鶯燕,但外界提及「豆干厝」都帶著有色眼光和輕蔑語氣,久而久之整個地區也不免被「污名化」。(記者翁聿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