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興大植物醫院開幕 能遠距看診

興大植物醫院門診受理農民帶受病蟲草害植物樣本,幫忙診療植物的疑難雜症。
(記者蘇孟娟攝)

興大植物醫院門診受理農民帶受病蟲草害植物樣本,幫忙診療植物的疑難雜症。 (記者蘇孟娟攝)

2018/04/11 06:00

快速診斷作物病情 助農民對症下藥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植物生病也能看病!中興大學打造全台首座植物教學醫院,設立植物病蟲草害科、生理障礙科等門診,還有遠距門診,幫生病植物看診開「處方箋」,助農民快速診斷作物病情,對症下藥。

農委會補助設立的興大植物教學醫院昨開幕,由中研院院士、興大土壤環境科學系教授楊秋忠出任首任院長。他指出,長期以來,農民面臨農作物病蟲草害,常因非具足夠專業或誤信農藥商片面之詞,往往造成施藥過度,未對症下藥外,甚至造成作物出現抗藥性,對土壤也形成污染。

有鑑於此,興大整合農藝、園藝、土壤與環境、植病、昆蟲等專業師資,仿照人醫成立植物醫院,設立專屬植物的病蟲草害科、生理障礙科,除了幫生病植物看診開藥,還能遠距看診,未來針對大型農場、農事企業,另提供出診服務。

此外,利用幫農民看診建構的大數據,可提供相關教學與研究,更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培養具實務能力的植物醫生人才。

提供預約掛號看診 初期一個月免費

楊秋忠指出,植物醫院可提供預約掛號看診服務,掛號費酌收一百元,因初開幕,植物醫院也提供一個月的免費義診服務,替農家解決作物的疑難雜症。

教導農民正確施藥 減少化肥使用

三年前才中年轉業的果農謝臨照,常面臨作物病蟲害威脅,以往均靠詢問同業或找農藥商,備感緩不濟急或根本未能對症治療,得知有植物醫院,搶在第一天就帶著已遭病蟲害的作物看診;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唐立正幫忙診斷出病因,也教導正確的施藥方式,讓謝臨照大呼受用。

唐立正指出,受到地球暖化等氣候變遷因素,植物病蟲害也均產生質變,農民不能再單單遵循昔日的經驗治療。植物醫院門診除提供診療外,也會宣導減少化肥使用、改以微生物肥料取代等,建構健康土地及安全種植觀,強化食安。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指出,農委會正推動植物醫師法立法,除興大外,也輔導包括台大、屏科大及嘉義大學成立植物醫院,盼培育更多植物醫師,助台灣農業升級。

●閱報小秘書

LID(低衝擊開發)是以分散式、小規模的就源處理設計,透過貯存、滲透、蒸發及延遲逕流,並以生態系統為根基的暴雨管理方法,目的為減少地表逕流的發生,及減少土地開發帶來的環境衝擊,且具有其他重要的附加價值,如涵養水源、美化城市、改善生態環境及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等。

LID源自美國,在國際上已推廣多年,應用上較為廣泛,但在台灣還沒有真正形成。為深化LID觀念與技術,內政部營建署已執行完成「水環境低衝擊開發設施操作手冊編製與案例評估計畫」,提出各項LID設施建置技術與說明、模式分析技術及評估指標。

台中市政府推動LID低衝擊開發工法,在柳川污染整治及環境改善工程中的中正柳橋至民權柳橋,先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將兩旁車道部分縮減,原混凝土護岸向兩側各拓寬八公尺,還地於河,多出來的空間則設置緩坡。緩坡上除了綠草皮外,還有四季植栽,成為全國第一座採低衝擊開發工法設計的景觀河岸。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整理:記者黃鐘山)

興大植物醫院昨天開幕,除了現場看診外,也能遠距看診,幫助農民快速診斷作物病情。
(記者蘇孟娟攝)

興大植物醫院昨天開幕,除了現場看診外,也能遠距看診,幫助農民快速診斷作物病情。 (記者蘇孟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