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水仙溪整治 新提案拐個彎又怕淹

水利局先前提案(紅線)需徵收私有地,地主不滿,昨再提第二案(綠線),減少私有地劃入範圍。(議員鄭宇恩提供)
民地少徵收 里長及民代認同
〔記者葉冠妤/新北報導〕經年累月沖刷,導致八里區水仙溪河床變動,甚至沖垮護堤、掏空路基,水利局在民國一○○年提出整治計畫,拓寬河道建置護岸及堤防,卻因有私地變行水區或徵收,地主跳腳抗爭;水利局昨提第二案,改變拓寬範圍,減少動用私地,獲里長及民代認同,不過第二案恐有淹水疑慮,仍需討論。
水利局河川計畫科長陳炳宏指出,長度逾五公里的水仙溪,上游水流較快,經年累月沖刷,下游淤積,遇颱風或豪大雨,中、下游水位飆漲,導致護堤被沖垮。市議員鄭戴麗香也說,過去水利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投入不少錢東補西修」。
水利局早在一○○年就規劃整治水仙溪,並送進水利署核定公告,但範圍含括近百筆(包括整筆、部分)、四萬多平方公尺的私地,引發地主不滿,要求徵收配套,不想自家土地白白被拿走。
水利局的第二案改變規劃流域,縮減私地範圍,陳炳宏表示,原案順應河川特性,第二案則修順渠道,「多拐了個彎,少徵收私地」,但缺點是增加護岸施作工程經費,且有淹水疑慮。
里長認水量不大 不擔心淹水
對此,下罟里長汪金傳說,水仙溪向來水量不大,不需考慮淹水問題,應著重保護人民財產;長坑里長洪啟誠認為,原案未曾徵詢民意,只徵收河岸單邊土地,對地主不公平,應雙邊一致。
議員蔡錦賢昨大力鼓吹第二案,議員鄭宇恩要水利局鑑界明確。

遇颱就淹,八里水仙溪將整治。(記者葉冠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