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國人嗜吃中藥材 1年進口逾20億元

2006/05/15 06:00

枸杞、黃耆、紅棗最常用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國人對於中藥材的需求量大,根據去年台灣進口量估計,國人最常用的中藥材前3名是枸杞、黃耆、紅棗,都是當紅的養生中藥、藥膳食材,反映民眾日益重視中藥養生。

至於國人花費最多的中藥材則是人參,由於單價高,進口金額超過8億1千萬新台幣。

根據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的估計,國內中藥材有9成以上來自進口,主要以中國為主,去年進口金額超過20億元。

據統計,國人常用中藥材前10名是枸杞、黃耆、紅棗、肉桂、甘草、當歸、大茴香子(或胡荽子)、人參、川芎、地黃(生地黃、熟地黃),前10名每年進口量都在100萬公斤以上。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陳崇哲表示,枸杞具有潤肺、清肝、滋腎、益氣、生津、明目等功能,許多中醫師用於頭痛、目眩、虛勞、遺精。此外,枸杞也是常見的食材,除了入菜、燉雞湯,坊間還有人用於養生粽、枸杞桂圓養生蛋糕。

排名第二的黃耆具有補脾益氣的功能。還有中醫師結合漢方、溫泉,調製「黃耆藥王湯」,做為全身藥浴、足部藥浴。

排名第三是紅棗,具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能,補氣養血又價廉。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中藥材大致可分為醫師藥方、保健養生、香料或佐料,前10名的中藥大多兼具3大用途,從排名前10名的常用中藥材分析,反映了國人重視中藥養生。此外,大茴香子、肉桂是著名香料,肉桂近年來常被加在咖啡、飲料之中。

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認為,中藥養生主要可分為補氣、補血兩方面,補氣用的黃耆、人參,可以增加免疫力及體力、促進新陳代謝。補血用的當歸、紅棗、川芎、枸杞,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許多四肢容易酸麻、手腳冰冷、腰酸背痛的民眾常用。

楊賢鴻說,「枸杞、紅棗、人參」、「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物湯)」、「黃耆、人參」、「黃耆、紅棗」、「黃耆、當歸、川芎」是民眾經常DIY泡茶或煮湯的配方,不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最好還是先徵詢醫師的建議。


雞屎 馬桶垢 也是中藥材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中藥材在華人生活圈使用久遠,總共約有1萬2千8百零7種,種類繁多,人類或動物的排泄物及動物結石都成了中藥材。不過,這些特殊中藥材近年來用量不大,中藥師笑說︰「因為敢吃的民眾並不多。」

上萬種的中藥材,以藥用植物為大宗,四川、雲南、廣西、河南是主要的中藥產地。而儘管品項繁多,常用的中藥材約僅100種。

在五花八門的中藥材之中,不乏動物糞便、結石的「怪怪中藥材」。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潮宗解釋,動物排泄的糞便,通常被認為是又髒又臭的廢物,然而,古人發揮「神農嘗百草」的精神,在古籍中記載部分動物糞便的療效,有的還是名貴的中藥材,還取了雅致的名稱。

人中白、人中黃 尿糞加工

例如:「人中白」是尿壺、便桶中的「尿垢」,也就是人尿的沈澱物,可降火、散瘀;「人中黃」則是將甘草塞入竹筒中,兩端封固,冬天浸泡在糞缸中,立春時取出,曬乾後取甘草使用,有清熱解毒之效。

夜明砂 蝙蝠大便治夜盲

所謂「夜明砂」,是蝙蝠的乾燥糞便,因為可治夜盲症而得名,可製成藥丸狀服用,也有煮成夜明砂粥、夜明砂蒸豬肝,還有人以豆豉汁調夜明砂末塗於腋部,可治療腋臭。「五靈脂」則是指鼯鼠、飛鼠的糞便,具有疏通血脈、散瘀止痛的功效,是婦科用藥。

至於兔子的乾燥糞便就是「望月砂」,出自嫦娥奔月的典故,可明目、殺蟲解毒。「蠶砂」則是家蠶的乾燥糞便,常用於風濕痹痛、頭痛、皮膚瘙癢、腹痛吐瀉等症。

此外,雞糞的白色部分就是「雞矢白」,可治鼓脹積聚、黃疸等症。而麻雀的糞便被稱為「白丁香」,能消滯治疝。

古書中也有記載,「龍涎香」是抹香鯨的腸內的蠟狀排泄物,具有行氣活血、理氣化痰等功效,是各類動物排泄物中最名貴的中藥。

「馬寶」、「牛黃」、「猴棗」則分別是馬、牛、獼猴的體內結石。「牛黃」可解毒、利痰,「猴棗」可治痰熱喘嗽、小兒驚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