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發炎性腸道疾病」 每天跑15次廁所

2016/11/24 06:00

▲26歲王先生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而頻頻拉肚子。(患者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26歲的王先生6年前高燒不退、狂拉肚子、解便有血,原以為吃壞肚子,自行服用腸胃藥,但症狀仍持續出現,每天跑廁所次數高達15次,甚至搭捷運「凍未條」飄出屎味,趕到公廁插隊遭人白眼,成為有苦難言的「拉拉隊」,就醫確診為「發炎性腸道疾病」,所幸經治療已回歸正常生活,否則嚴重恐面臨「無腸」人生!

未妥善控制 恐要切除爛腸

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凃佳宏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反覆發作的嚴重腸道免疫疾病,主要分為兩種,「克隆氏症」好發族群多為青春期到40歲,從口腔到肛門都可能發炎、潰爛;「潰瘍性結腸炎」則集中發生在20-30歲,病灶以直腸與大腸為主。

凃佳宏指出,整體發生率約10萬分之1,原因不明,推測可能是基因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改變,或是與飲食、環境等有關,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體重減輕、血便、倦怠、發燒,偶爾也會合併出現皮膚疹、關節發炎與紅眼(虹彩炎)等「共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反覆發作、未妥善控制,可能造成腸道穿孔、阻塞,要多次手術切除潰爛的腸子,導致短腸、無腸人生,將無法正常吃東西。

凃佳宏強調,過去也有研究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較一般人高約6倍,但難以預防。

凃佳宏說,雖然初期症狀容易與其他腸胃型疾病混淆,但急性腸胃炎通常1週內就會好,若症狀3週內都未改善、拉肚子有血便、體重快速下降,建議儘速就醫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凃佳宏強調,上個月起,健保開始給付「急性或嚴重潰瘍性結腸炎」與6歲以上「兒童克隆氏症」,至於原本已給付的「成人克隆氏症」,用藥期間也從40週延長為56週,提醒患者接受治療就可獲得良好控制,不要輕易放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