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中風後加重骨質疏鬆 壯年男一摔就粉碎性骨折

醫師林聖傑指出,這名52歲中風患者跌倒後造成手腕、手肘粉碎性骨折。(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中風後容易骨質疏鬆,小心骨折!52歲中風男子身體左側癱瘓,兩週前在家跌倒,就造成左手腕、手肘粉碎性骨折;另名70歲阿嬤今年中風,也是跌倒就導致手臂錯位性骨折。醫師提醒,中風後更要保骨本做復健、適當活動,注意防跌。
中山附醫骨科醫師林聖傑說,中風後因偏癱而活動力減少、肌力下降,以及內分泌、營養、藥物等原因,造成骨質疏鬆,中風後兩年的骨折風險為9%,髖部骨折更佔58%,比起正常人增加7倍骨折風險,國人中風後骨折比例為千分之6.2。
這名中風男子中風10年,兩週前在家行走沒扶好而跌倒,造成左臂橈骨、肱骨和尺骨粉碎性骨折,又因中風擔心麻醉風險、家人照顧不易,選擇保守治療,以石膏和副木固定,預計要3個月才能拆下,但之後關節可能因沾黏等問題,難以活動。
另名阿嬤則是今年中風後身體右側癱瘓,上月復健時不慎跌倒,右上臂肱骨錯任性骨折,手術以鋼板固定,術後3、5天就能動肩膀,現在已經能舉起右手,目前正在復健,預計2至3個月能恢復。
中山附醫神經外科醫師陳斯逸說,骨質疏鬆常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常以背痛表現,更多病人沒有症狀,直到接二連三發生骨折,或是髖部骨折,才被發現是骨鬆造成,建議多留意家人的老倒縮、注意身高逐年變矮,可早期發現、早期防治。
林聖傑也提醒,年紀大造成骨質流失,提醒中年後做骨質疏鬆檢測,女性40歲、男性65歲就要檢查,多補充鈣質,像是喝牛奶、吃小魚乾、補充維生素D3、適當運動和防跌以保骨本。

女性50歲以上、男性65歲以上建議做骨質密度檢查。(記者蔡淑媛攝)

中風患者應做好復健、適當運動以保骨本、預防骨折。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記者蔡淑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