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男業務壓力大「睏袜去」 非藥物生理回饋訓練有療效

2022/03/09 16:10

成大醫院睡眠中心副主任、精神部主治醫師呂宗樺(左者)運用生理回饋訓練測量儀器了解患者的生理訊號。(圖為模擬檢測示意圖,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從事業務員的王先生業績壓力大,回家想好好睡覺,卻會一直想當天沒做好的事、明天待辦甚至未來幾週的計畫,情緒常焦慮、心悸、手腳冒汗,躺床2小時無法入眠、整晚只睡4小時,白天精神、專注力差。這失眠、焦慮症持續3個月,就醫結合藥物與非藥物的生理回饋訓練治療3個月,改善失眠問題。

成大醫院睡眠中心副主任、精神部醫師呂宗樺表示,王先生失眠症伴隨有情緒障礙,患者為求白天精神好,醫病討論後決定先以藥物合併非藥物雙軌治療,短期用鎮靜安眠藥合併情緒穩定劑,並接受生理回饋訓練,測量及調整自律神經功能活性,歷經3個月治療,失眠症狀緩解,情緒及專注力獲得改善,藥物使用率也下降。

呂宗樺指出,失眠症是因大腦過度警覺,常伴隨情緒、認知障礙及身體不適等症狀,如憂鬱、焦慮、注意力缺失、記憶力不佳、心悸、拉肚子、手抖,會讓失眠者在面對睡覺時又產生預期性的焦慮,演變成滾雪球式的惡性循環。

成大醫院睡眠中心副主任、精神部主治醫師呂宗樺指運用生理回饋訓練測量儀器,可了解患者的生理訊號。(圖為模擬檢測示意圖,成大醫院提供)

美國睡眠醫學會已於2008年將非藥物與藥物列為同等治療的選擇位階,呂宗樺說,生理回饋訓練是非藥物治療中有臨床效果且有科學實證的療法,生理回饋訓練與改善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有關,自律神經分為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分別像是汽車的油門與煞車,人體器官的生理運作需要兩者平衡,以在適當時機運轉及休息。因此,當交感神經長期處於活化、副交感神經失調下,器官就會持續運作、無法休息,久了就會耗竭減損功能,出現許多不適症狀,失眠是其中之一。

呂宗樺說明,生理回饋訓練是將患者生理訊號(如心跳、呼吸、腦波等)轉換成數字或圖像的數位訊號,即時以視覺或聽覺回饋給病患,讓病患透過呼吸、冥想或數羊、數數字、想像跟孩子遊玩場景等個人化的放鬆方式去調整這些訊號,學習適合自己的有效放鬆技巧。像病例王先生也是透過呼吸方式治療,1週1次療程3、40分鐘,1個多月後就有成效。

成醫表示,生理回饋訓練需要花時間到醫療院所執行,反應速度因人而異,無法像藥物一樣方便有高效率,但長期做下來會有成效,能降低藥物使用量,對於一些有藥物副作用反應、藥物禁忌症或有刻板印象的病患,是另一種治療選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