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武肺長期慢性症候群中4成是輕症 醫:抗感染是目標

2021/10/10 15:03

醫師表示,日前WHO公佈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定義為,發病後12週,並且症狀持續8週以上;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全球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少數武肺痊癒患者出院後仍有不適症狀,醫師表示,有37%的武肺康復患者罹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其中4成患者在12週內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當下難以察覺容易延遲就醫,且對於65歲以下輕症患者的影響更大,因此對抗病毒還是應該追求抗感染的方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粉專「姜冠宇醫師 Pro'spect」發文指出,日前WHO公佈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定義為,發病後12週,並且症狀持續8週以上。此外,牛津大學對27萬3,618名倖存的確診者進行6個月的追蹤發現,總體有57%的確診者第1-180天至少會記錄一項如喉嚨痛、呼吸異常、疲勞、焦慮、頭痛、認知功能障礙、肌痛等臨床特徵。

姜冠宇表示,扣除純粹1-90天前紀錄症狀的案例,有37%的康復患者症狀會是在90-180天有紀錄,而這37%的案例中4成,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卻發生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而在某種程度反映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是可能當下難以察覺、容易延遲就醫,所以即便感染當下沒有症狀,也真的別太掉以輕心,後面會不會有事也不敢保證。

他進一部說,當然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的嚴重程度,大多數其中,他們遵循與疾病急性期相同的趨勢,這有很大的公衛意義,尤其注重認知功能 (發生率7.88%,包含我們所關注的腦霧)和疼痛(發生率34.2%),除了年齡,老年超過45歲以上比45歲以下明顯,與當初發作的嚴重程度也是有相關的。此外,雖然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被WHO認為是可以復原的,但是提醒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的發生風險,在疾病後180天後(6個月後)還是會繼續增加。

姜冠宇說,根據哈佛大學的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研究也指出,收案5萬2,000名僅輕度或無症狀的確診者,將預設臨床特徵提高到33項,增加了許多代謝相關指標,還包含嗅覺喪失、貧血、結膜炎、糖尿病發作、肺炎、蛋白尿、暈厥和虛脫。這些增加的特徵都是確定遠大於未感染者的背景值的。其中發現症狀時間點其實有區分,如有些偏向3-6個月內發生,如脫髮,而有些偏向6-9個月內發生,如暈厥和虛脫,且有些像是嗅覺受損、慢行疲勞症候群、呼吸喘、肺炎、糖尿病,居然會是持續性3-9個月都會發生。

他更進一步解釋,儘管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複雜,但發現65歲以下的患者,反而表現更加多元,整體可以涵蓋約3分之2的症狀指標,除了認知功能問題與疲勞疼痛之外,很容易發現上述新定義的臨床症狀,顯然受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威脅,不是只限於老人,感染當下輕症或無症狀的年輕人也是。

最後,姜冠宇表示,來自以色列研究,推測施打疫苗後突破性感染者,也會有機會遇上新冠長期慢性症候群,另外,中國發表在刺胳針的研究顯示,至少一種症狀的患者比例從6個月時的 68%,下降到12個月時的49%。這會是在追求病毒共存里程碑之路上,現階段疫苗退而求其次抗重症之外,抗感染還是未來需要推進的目標,但是現在疫苗也是有在研發對付變異株的多價疫苗,也許未來會出現在追加劑中,而這是諸多廠商,包含高端都也有在試驗的,這可能才是大眾所需要的第三劑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