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別小看它》梅雨季毒菇到 台灣最常見的惹禍菇

2020/05/22 13:26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梅雨季節來臨,高溫潮濕的天氣,提供菇菌極佳的生長環境,林間、田埂邊和草原上紛紛長出許多不知名的野菇,由於蕈類不易由外觀或形狀來判定是否有毒,每年這個季節就會傳出民眾誤食不明菇菌中毒;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台灣最常被民眾誤食的有毒菇蕈為「綠褶菇」及「布雷白環蘑」,民眾千萬不要摘採食用。

有毒的綠褶菇通常會環狀排列生長(左上),菇傘上具有一些褐色鱗片(右上及左下),以及菌褶在成熟後會呈灰綠色的特徵(右下)。(資料照,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提供)

綠褶菇易與白色雨傘菇、雞肉絲菇混淆

綠褶菇主要生長季節為春夏秋季,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在台灣平原地區相當普遍。屬中至大型菇菌,菌蓋呈半球形至平展可寬5~20公分,菌柄長10~20公分,粗0.8~2公分。

菌蓋初為半球形,後平展,成熟時,褐色表皮裂開,除中央較密集,餘皆成斑點狀分散,露出白色海綿質菌肉。菌褶初白色,之後逐漸轉為黃綠色,所以稱為「綠褶菇」。

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資料照,食藥署提供)

可食用的雞肉絲菇,表面為淡褐色至褐色,平滑有光澤,蓋緣常有不規則的深裂。(資料照,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提供)

綠褶菇外觀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雞肉絲菇類似,故常被混淆。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於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且當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這是可辨識的重要特徵。

誤食後1~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布雷白環蘑誤食後3~7小時會有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布雷白環蘑長得很像食用菇

布雷白環蘑常見於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多於春秋兩季於草地或林地上成簇冒生。菌蓋寬3~8公分,呈半圓形至平展,中央稍凹,表面暗褐至灰紅色,底白色。菌柄長5.5~11公分,粗0.4~1公分,中空、淡灰紅色,平滑基部澎大且具有紅褐色角鱗。

誤食後3~7小時會有嘔吐、腹痛、腹瀉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誤食有毒菇類的中毒症狀

1.毒素造成腸胃不適,如腹痛、腹瀉、嘔吐等,食後30分至3小時即有徵象。
2.毒素造成細胞損壞,對肝、腎的傷害,食後約10小時開始反應。
3.毒素侵襲自律神經產生醉酒、臉紅、盜汗等反應。
4.毒素侵襲中樞神經產生昏眩幻象,約30分鐘至3小時開始反應。

通常一種毒菇可能含有多種毒素,因此中毒反應常混合發生,台灣的有毒菇類一般毒性並不強,主要以腸胃症狀居多,即使如此,仍有毒性較強的菇類存在,嚴重時可能危及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千萬不可輕忽。若誤食菇類而有疑似中毒現象發生時,應先使患者嘔吐,將胃內容物排出後緊急送醫,並收集可疑的毒菇檢體,做為急救之參考。

採集菇類檢體時應保持標本的完整性,不要觸碰蕈蓋或蕈柄,保留蕈蓋或蕈柄上的鱗片、蕈環及蕈幕等特徵,如果蕈蓋上黏附有碎草、砂土時,也盡量保持原狀。可用紙或紙袋盛裝,不要使用塑膠袋盛裝,以免水氣跑不出來使標本爛掉,記錄其外觀及顏色及其生長的環境,暫時存放冰箱冷藏,最好是讓標本自然陰乾。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