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2006諾貝爾 /土耳其作家摘文學獎

2006/10/13 06:00

〔編譯胡立宗/美聯社斯德哥爾摩十二日電〕瑞典學院十二日宣布,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土耳其小說家奧罕.帕慕克(見圖,歐新社)獲得。帕慕克曾因揭露土耳其屠殺亞美尼亞人一事激怒政府。在土耳其因為這個歷史問題延宕其爭取加入歐盟進度之際,加上法國下議院國民議會也在十二日通過反制掩蓋亞美尼亞屠殺的法案,讓今年的文學獎再度帶有濃濃政治味。

去年即被提名文學獎

院長恩達爾在宣布這個結果時,由於早在多數人意料之中,因而隨即引起會場一陣熱情掌聲。五十四歲的帕慕克寫過「我的名字叫紅」、「雪」、「白色城堡」等小說,去年就已被提名角逐文學獎,今年在徵選過程中的呼聲也一直很高。得獎頌詞指出,這位生長在伊斯坦堡的小說家,「在追尋故鄉憂鬱靈魂的過程中,發現了呈現文化交雜與衝突的嶄新象徵」。

揭露亞美尼亞屠殺案遭起訴

頌詞也點出,帕慕克雖然認為自己就是個沒有政治想法的小說家,但在土耳其內部卻多半認為他是個社會評論者。比如說,他是伊斯蘭世界第一個公開譴責魯西迪格殺令的作家,也是在一九九五年同僚克馬爾遭審判後,第一個挺身而出的人。同時也因揭露亞美尼亞屠殺案而遭起訴。

頌詞另外針對他的幾本著作逐一介紹。例如在提及第一本「切夫帖先生與兒子們」時表示,由於帕慕克曾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深切體會到由鄂圖曼家庭環境進入西方文化的轉變,「因此將這段經驗融入第一本書,描繪出一個類似托馬斯.曼筆下的大家族故事」。

白色城堡一戰成名

至於讓他聲名鵲起的第三本小說「白色城堡」,頌詞則稱讚他建構了一個十七世紀的伊斯坦堡,並透過各種真實或虛構故事,展現自我意識建構的過程,讓人見識到個性其實是非常具有彈性。帕慕克將在十二月十日與其他獎項得主一起在瑞典領取獎章及獎金一千萬瑞典克朗(四千五百多萬台幣)。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英國劇作家哈洛.品特,由於他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強烈批判者,因此使瑞典學院被控「左傾、反美與具有政治動機」。


帕慕克坦率直言 祖國心頭刺

編譯俞智敏/特譯

十二日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土耳其知名作家帕慕克,是因在作品中探討土耳其輝煌帝國歷史的複雜身分認同議題,以及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世俗主義與伊斯蘭間的衝突而成名,但他對土耳其不願面對黑暗過去所作的直率批評,卻在土國引發強烈爭議,也使得他反被文學界及歐盟國家視為思想自由的象徵,帕慕克的獲獎將使土國與歐盟間的陳年衝突再度浮上檯面。

現年五十四歲的帕慕克去年曾在接受瑞士媒體訪問時,提到土耳其不肯面對近代歷史上兩段最痛苦的事件︰一為亞美尼亞大屠殺;一為自一九八○年代以來發生在土國東南部的庫德族游擊戰爭。

土耳其政府一直否認亞美尼亞大屠殺為有計畫的種族屠殺,聲稱是亞美尼亞基督徒及土耳其穆斯林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崩解之際發生的種族衝突,此外也否認鎮壓庫德族獨立運動為種族屠殺。

帕慕克在訪問中說︰「三萬名庫德人及一百萬亞美尼亞人在這些土地上遭到殺害,但除我之外沒人敢提此事。」

在這篇訪問登出後,帕慕克隨即遭土國民族主義份子依據一項遭歐盟嚴詞抨擊的新刑法條文,以「侮辱土耳其國家認同」罪名提告,最重可能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還有地方官員呼籲焚燒帕慕克作品,帕慕克本人也被迫暫時到國外避難。

此案在土耳其國內外引起廣泛矚目,帕慕克則在審判中表示,他的言論並非侮辱,而是歷史事實,但就算他所言有誤,「難道人民沒有和平表達想法的權利?」

帕慕克案更讓當時提出多項人權改革法案以期順利加入歐盟的土國親西方政府大感難堪,歐盟則以帕慕克案質疑土國致力保護言論自由的決心。帕慕克雖勇於提出政治異議,但仍希望土國能加入歐盟,對於自己的官司被西方政敵用來打擊土國入盟,夾在中間處境尷尬的他也曾表達不滿。

雖然土國法院最後以技術性問題裁定此案不成立,土國也在去年底與歐盟展開入盟談判,但目前仍有其他土國作家及新聞記者因同樣的罪名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取材自法新、美聯社)


前年曾來台 對台灣活力讚嘆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曾於二○○四年十一月底造訪台灣。由於帕慕克在台灣已有四本著作中文譯本問世,因此對本地讀者來說並不陌生。

遲來的桂冠!去年已是大熱門

去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異常地延遲開獎,就有消息傳出,是因為瑞典學院院士們為了是否頒獎給帕慕克而爭執不下,妥協之後,才頒給英國的劇作家哈洛.品特。因此,今年獎落帕慕克,可說是眾望所歸。

得獎頌詞中特別提及,「(帕慕克)在尋找故鄉的憂慮靈魂之際,發現新的衝突徵兆與文化融合」。此亦是這位小說家自一九七四年開始文學創作迄今所秉持的理念與意旨。

慢工出細活,筆耕30年出7本

帕慕克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就讀新聞研究所。看來溫文儒雅的帕慕克,自謙「動作緩慢」,因此三十年來只寫出七部小說。清華大學教授廖炳惠曾與他對談,提到:「他(帕慕克)說,他每天隨身帶一本筆記簿,一想到可描述的物件或有什麼觀念在腦海中浮現,立刻加以記錄,事後再加以整理,有些是給正在進行的小說用的,有的則留待日後恰當的時機。由於這樣,他一部小說可耗時六年。」

廖炳惠問到他對台灣的印象時,他則回答:「我只來台灣四天,這幾天我深感台灣社會與文藝的創造活力,你們將傳統及最全球化之生活形式完全結合在一起,這是我十分讚嘆的。」

(記者孫梓評)


大師著作 台灣讀者先睹為快

在台灣,帕慕克共有四本作品被譯成中文出版,分別是「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新人生」以及「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與「新人生」三部,均是帕慕克的小說代表作。「白色城堡」描述一名威尼斯學者遭到俘虜,成為一名土耳其人的奴隸,透過愈來愈相像的主僕兩人,帕慕克探討了東西方文化差異與身分認同等問題,瑞典皇家學院認為,這是帕慕克躍入國際文壇的重要作品。

「我的名字叫紅」以「細密畫」藝術為經緯,織成一部滿溢土耳其風格、華麗博學的歷史懸疑小說,帕慕克曾以此作品獲得二○○三年的都柏林文學獎。

「新人生」則描寫一本「讀了之後就會對人生造成永遠改變」的神祕之書,這本小說跳脫了情節的鋪陳,主要以敘事者的心靈活動串流而成,並表現出作者對土耳其傳統文化的懷舊之情。「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則是帕慕克二○○三年最新著作,是一本結合回憶錄、自傳與城市歷史的紀實作品。

(記者黃麗群)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