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生化電子人 眼明手快又強壯

2006/04/05 06:00

編譯陳泓達/特譯

一九七○年代,一齣名為「無敵金剛○○九」(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的科幻電視影集曾風靡一時,劇情描述一名前太空人利用尖端科技重建其殘缺肢體器官,他的雙腿、右手和左眼都是機電裝置。三十年後,這種賽博格(cyborg,生化機器人)的誕生已不再是幻想,科學家在此領域已向前邁進一大步。

二○○六年實驗生物學年會三日在舊金山盛大舉行,一萬兩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藉此證實,以往只能出現在幻想劇情的生化電子人,如今已然成真,人類的手足、器官和感應可以因而「更好、更強、更快」。

「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盟」(FASEB)發言人表示,仿生學(Bionics)結合生物學和電子學,其意義在於利用電子或機械取代或強化人體組織結構或生理過程。和一般義肢不同的是,仿生移植可完整模仿,甚至超越原有肢體器官的功能。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卡澤隆尼教授設計出一組電腦控制的機械腿,可「穿在」負載重達兩百磅的重物上,但使用者或「駕駛員」的負重感僅相當於十磅。這種機械腿的應用範圍極廣,如作為老弱人士的輔助器等。軍方則指望這項研究有助於讓部隊官兵成為超人,有能力背負重物長距離行軍。

魯格斯大學研究團隊則研發出一種生化電子手─Dextra,利用既有的神經線路控制個別以電腦驅動的機械手指。Dextra是由一個標準塑膠插座和感應器套筒組成,可將截肢者手肘以下的手臂包住。經過訓練後,手指的運作將呈生物擬態形式,即宛如指揮原來手指一般心想指動,打字和彈鋼琴都不是問題。歐盟一項名為「生化手」(Cyberhand)的研究計畫還希望加入觸感。

加州史丹福大學的帕蘭克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生化電眼,這種「義視網膜」是由一顆小型電腦晶片、植入眼睛的電池、植入視網膜的微型感光晶片,以及一個裝載特殊護目鏡上的小型攝影機所組成,以協助因色素性視網膜炎、老化或其他眼睛疾病而視力受損的患者。帕蘭克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製造出一隻生化電眼,讓盲人可據此辨識容貌,閱讀放大後的文字。

此外, 德國薩爾蘭大學和Phonak公司研究團隊也發展出所謂的「數位仿生學」,其要旨在於釐清腦部和耳朵如何互動,以及內耳如何處理聲音訊號,並利用一顆微型晶片重現這套流程,以做為新一代的助聽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