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歐洲媒體 重新省思報導規範

2011/07/12 06:00

編譯俞智敏/特譯

英國「世界新聞報」電話竊聽案,在英國引發如何在捍衛新聞自由與保護隱私權間保持均衡的爭議,法國則因前國際貨幣基金(IMF)主席史特勞斯卡恩在紐約涉嫌性侵飯店女侍被捕,引來各界對媒體保護權貴的新聞傳統展開激辯,這兩樁醜聞都促使英法兩國媒體,不得不捫心自省過去所遵從的新聞報導規範。

以史特勞斯卡恩案為例,由於紐約檢方對原告的飯店女侍證詞可靠性存疑,假如史特勞斯卡恩日後獲不起訴處分,法國民眾是否有權利,或是否想要知道此案更多的內情?而假如英國民眾相信他們的隱私也應有受保護的權利,又該如何防止記者竊聽他們最私密的語音信箱內容?這些問題正好凸顯英法兩國的文化差異,英國媒體向來以大膽揭發內幕著稱,法國媒體則習慣替權貴人士的私生活保密。

重新界定隱私權界限

英國首相卡麥隆表示,英國媒體的自律傳統已經失效,英國不僅需要建立一套新的規範制度,更必須終止勢力龐大的新聞機構,與仰仗媒體支持在選舉中佔上風的政治人物間的密切關係。維護媒體自由當然十分重要,這是英國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的關鍵元素,但媒體自由並不表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法國與大部份歐陸國家的媒體,對於隱私權問題則採取完全迥異的作法,權貴階層的隱私在媒體所享有的保障,是英美公眾人物難以想像的。法國政治人物得以藏身在歐洲最嚴苛的隱私權法律之後,即使私生活不檢點,媒體也幾乎都會保持沉默。男性政治人物的性生活,更被視為活力象徵,而非值得引發關切的道德問題。

過去數月來的情勢發展已顯示,英法兩國媒體的傳統報導方式已面臨轉捩點,記者們必須釐清他們究竟應當扮演何種角色。法國媒體必須思考,史特勞斯卡恩返國後,是否可在不必交代性侵疑案內情的情況下,重返公職生活,甚至參選總統。某些記者認為,此案至少會打破媒體的緘默傳統,但前世界報記者兼作家德拉特卻認為,法國媒體往後或許會多留意權貴人物的私生活,但不會太過關注。而在英國,記者們則可能已經認清,自認有權要求社會菁英為其行為負責的無冕王,恐怕很快就會面臨同樣的命運。(取材自紐約時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