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事專家︰烏克蘭戰略 台灣可獲啟發

(法新社)
〔編譯陳成良/法新社華盛頓十五日電〕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火延燒近一年,法新社訪問多名美國軍事專家,他們認為烏克蘭展現的戰略洞見,從中東到台灣的未來衝突,都能從中獲得啟發,包括更積極地儲備武器,以及善用人工智慧與無人機來對抗強敵。
●人工智慧
美國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為基輔提供人工智慧驅動的工具,可將數十億位元的資料迅速分門別類,幫助指揮官即時掌握敵軍動向、陣地位置與攻擊目標。烏克蘭也在測試「感測器整合」,利用三角測量法分析不同來源的訊息,建立更全面的戰場面貌。
●自主無人機
無人機作戰在烏克蘭戰場已進入成熟階段,但俄烏雙方能力大致相當。烏軍正在使用美援的彈簧刀無人機(Switchblade),可自行鎖定目標攻擊,但這種「殺手機器人」也引發爭議,包括戰爭可能會脫離指揮官與政治人物的控制。
●開源情報
「公開來源情報」(OSINT)已成為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利器,烏俄雙方都利用Telegram等通訊軟體、商業衛星照片、公共天氣與森林火災地圖、TikTok影片等來源,獲取軍隊作戰地點與潛在目標,並解讀政治意圖。一旦俄軍官兵以手機聯繫家人或朋友,烏方情報機構即可取得敵軍位置與所在單位等細節。
●防空能力
烏克蘭戰爭也證明,許多國家更需要的是防空武器的儲備,軍隊需要昂貴的武器來擊落昂貴的敵機,但也需要便宜的武器來擊落便宜的飛機。
●武器彈藥:多多益善
烏俄戰爭的最大教訓就是彈藥消耗太快,根本來不及補給。烏國的盟友正盡可能滿足其需求,美國需要和盟邦分享技術,協助北約開發合作生產。
●去中心化的戰場指揮
烏克蘭靈活且去中心化的指揮方式,在戰場上確實優於俄軍僵化的集中指揮。
●作戰決心
烏克戰爭的另一個重要教訓,就是俄羅斯入侵之初,莫斯科和西方領袖都曾質疑烏克蘭人是否會堅定捍衛家園,台軍是否能像烏軍一樣積極,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