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吃油性魚 可望減緩腎臟功能衰退

國衛報十八日報導,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吃兩份像是鯖魚、沙丁魚或鯡魚等富含脂肪的油性魚(oily fish),可望降低患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以及減緩腎臟功能衰退。(法新社)

國衛報十八日報導,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吃兩份像是鯖魚、沙丁魚或鯡魚等富含脂肪的油性魚(oily fish),可望降低患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以及減緩腎臟功能衰退。(法新社)

2023/01/20 05:30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衛報十八日報導,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吃兩份像是鯖魚、沙丁魚或鯡魚等富含脂肪的油性魚(oily fish),可望降低患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以及減緩腎臟功能衰退。該研究結果已刊載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全球約有七億人受慢性腎臟病影響,該疾病會導致腎臟衰竭與死亡,因此有必要確認患病因素以便防範於未然。而今,一項由澳洲南威爾斯大學的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率領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油性魚與其他海鮮中的高濃度Omega-3脂肪酸,與降低腎臟出問題的風險有關。

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克倫德透過電子郵件告訴衛報,即便研究人員無法明確指出哪些魚類在降低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上的效果最好,但倒是知道血液中的脂肪酸濃度會充分反映其攝取量;富含最多Omega-3的每日飲食來源,就是油脂豐富的冷水魚,像是鮭魚、沙丁魚、鯖魚與鯡魚,以及Omega-3沒那麼多的貝類,如牡蠣、淡菜與螃蟹。

此一研究結果支持建議攝取油性魚與其他海鮮的健康飲食指引,也點出若攝取植物性Omega-3就沒有此一效果。馬克倫德說,大多數國家現行的飲食建議是每週至少吃兩份魚,最好是油性魚,可提供每日二五○毫克的長鏈Omega-3。

稍早的動物研究顯示,Omega-3可能有助於腎功能,但此前的相關人類研究證據有限,且主要仰賴飲食調查問卷。至於本研究則匯集十二國的十九項針對Omega-3濃度與成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之關聯性的研究結果,主分析中的人數有約兩萬五千人,年齡介於四十九歲到七十七歲。在考量包括年齡、性別、種族、身體質量指數、菸酒攝取量、身體活動、心臟病與糖尿病等一系列因素後,高濃度的海鮮Omega-3脂肪酸,與降低八%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有所關連。

研究參與者被根據其所食用的海鮮Omega-3脂肪酸的濃度分為五組,其中Omega-3濃度最高組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比Omega-3濃度最低組低十三%。此外,Omega-3濃度較高也與腎臟功能較慢逐年衰退有關。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