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北宗教聖地 印度法院判歸印度教
1992年印度教徒強毀460年清真寺掀2千死 引發宗教緊張至今
〔編譯張沛元/綜合九日外電報導〕印度最高法院九日就延宕多年且引發極大爭議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爭奪聖地案作出裁定,允許印度教徒在北方邦阿尤德亞市(Ayodhya)的聖地興建神廟,並為穆斯林另尋他處重建清真寺。此一判決結果堪稱是由印度總理莫迪領導、推崇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印度人民黨(BJP)的大勝。
判決有利執政黨 穆斯林嗆再議
最高法院五名法官一致同意,將這塊約二.○二公頃的土地判給印度教徒,交由一個信託機構來監督興建印度教羅摩神的神廟。聖地爭議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是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緊張關係的焦點,因此全印各地在最高法院宣布裁示前加強維安,阿尤德亞市不但增派鎮暴警力甚至下令學校停課,莫迪也呼籲各方保持冷靜,深怕判決結果會引發動盪。
引發爭議的土地上原有一座四百六十年歷史的巴布里清真寺,但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約二十萬名印度教徒把這座清真寺化為瓦礫,這起事件隨即引爆自一九四七年英國結束殖民統治、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最嚴重的暴力衝突,造成大約兩千人喪命,死者大多是穆斯林。印度政府此後頒布禁令,禁止公布該座清真寺被毀的照片。
印度教徒深信該地是羅摩神誕生地
虔誠的印度教徒深信,戰神羅摩在約七千年前誕生於阿尤德亞,但十六世紀時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兀兒王朝開國君主巴布爾(Babur)卻在當地神廟上方興建清真寺;一九四九年印度教徒把羅摩神像放進清真寺內供奉,隨著印度教民族主義與BJP在一九八○年代逐漸壯大,要求拆清真寺改建印度神廟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而今最高法院的判決,確定清真寺原址重建無望。最高法院雖稱清真寺被毀違反法庭現狀令,但也僅止於此,並未下令懲罰任何犯案者。代表穆斯林社區的律師吉蘭尼直言對判決結果不滿,認為未達其期望,另外找一塊地給穆斯林根本沒有意義,他們將研究裁定內容與不排除任何法律行動,包括對九日的裁示聲請再議。
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宿敵巴基斯坦的外長古瑞希也批評判決,稱此判決顯示莫迪政府持續在族群與宗教間散播仇恨種子,以遂其所願。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分析指出,印度最高法院裁決融合了「司法技巧與政治家手腕」,提前一週突然宣判,讓雙方措手不及,而從朝野政黨克制,各地未傳衝突的情況看來,此舉初步避免宗教衝突。印度逾八成人口信奉印度教,穆斯林僅占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