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間諜病毒肆虐 網友不想上線

2005/04/13 06:00

編譯陳成良╱特譯

一九七五年全球第一個電視遊樂器「乒乓」(Pong)問世後不久,住在科羅拉多大峽谷區回聲谷公園的藝術家席麥爾,是街坊鄰居中第一位接觸這種新奇產品的人。十年後,席麥爾又引領風騷,成為住家附近第一位個人電腦用戶。一九九六年,圖像介面的網際網路系統「全球資訊網」(WWW)問世沒多久,席麥爾一馬當先,架設網站創作一系列小型畫作供人上網欣賞。

如今,五十歲的席麥爾又走在時代尖端:在不堪垃圾電子郵件塞爆信箱、病毒與間諜程式(spyware)連番癱瘓電腦系統的情況下,他索性不上網了。他說:「我不會付錢買一些我用不到的東西。」

據洛杉磯時報指出,與席麥爾持相同看法的人目前還算少數,但越來越多,他們不是放棄使用網路,就是大幅減少上網時間。這種情況在家裡尤其普遍,因為在家中上網遭到惡意侵擾,無法向公司的科技支援小組求救。電腦科技原本是要讓人們生活變得更輕鬆自在,不過近來家用電腦已令一些人覺得笨拙難用,甚至讓他們受到威脅或莫名的騷擾,反成生活負擔。舉例來說,席麥爾的電腦系統常被排山倒海而來的垃圾郵件拖垮,讓他不得不停止收取信件。上網時,受到間諜程式操控的廣告網頁又不斷彈跳出來,盡是些淫穢不堪的色情圖片,佔盡了電腦系統資源,導致電腦停擺。

席麥爾說,當他在客廳看書時,常常聽到正在上網的兒子大聲尖叫:「電腦又當機啦!」因此,去年九月兒子離家上大學後,他終於拔掉寬頻網路,正式與網路「一刀兩斷」。如今,他的電腦只用來寫信或整理照片等不會與其他電腦系統產生互動的工作。

最近一項調查指出,三十一%的網路消費者表示,基於安全顧慮,他們打算減少線上購物活動。據調查研究機構Harris Interactive統計,相較於前一年,去年網路用戶在線上消費的比率幾乎沒有成長。

對許多人而言,間諜程式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過去一、兩年,這種詭異的程式已躍居為引發科技災難的黑名單之首,消費者求救電話讓全美最大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的技術支援部門人員接到手軟。

間諜程式通常會將受害電腦內的資料傳給第三者,有時還會控制個人電腦,目的通常是為了傳送廣告網頁。一些最惡毒的間諜程式已經指示數百萬部電腦撥打昂貴的付費電話,讓網路用戶蒙受鉅大損失。有的間諜程式則會記錄用戶在受感染的電腦所敲打的每一個按鍵資料,然後將帳號及密碼傳送給專門竊取身分資料的歹徒。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