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失業率「蓋牌」4個月 VOA:青年選擇繼續「躺平」

由於青年失業率持續攀高,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後就停止公布相關數據。(歐新社)

由於青年失業率持續攀高,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後就停止公布相關數據。(歐新社)

2023/12/15 16:40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由於中國各項經濟數據欲振乏力,民眾信心低迷,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公布6月青年失業率高達破紀錄的21.3%後,宣布不再公布7月後的資料,引起輿論譁然。《美國之音》(VOA)15日報導,「失業率」消失4個月後,依然沒有就業機會的中國青年,有些選擇返鄉協助家業,也有不少人「躺平」、「慢就業」或當「全職兒女」。

根據VOA採訪,化名「高雨」的中國青年2020年大學畢業後,曾試著在廣州站穩腳步,但COVID-19疫情讓當地許多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雖然她曾短暫在幾家網路公司做文職工作,但每月4、5000人民幣的收入不足以支付生活開銷,所以決定回到家鄉雲南農村,幫家人在網路上出售自家種植的農產品,負責寫文案、拍照片、設計推廣活動,以及做售後服務。

雖然成功擴大經營規模,但隨著利潤愈來愈薄,她又開始感受到拮据,「感覺大家都沒錢了」,所以又開始找尋回到廣州工作的機會。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國際經濟主任施達爾(Benn Steil)認為,中國大學畢業生不會滿足於回到位於小城市或農村的家鄉發展,因為「他們想要和父母輩一樣的機會,可以邁入中產階級,有能力建立並支持自己的家庭」。

與此同時,另有一些中國青年透過「躺平」和「啃老」等行為,來應對就業機會的匱乏。

據了解,「全職兒女」是今年中國網路上的新興詞彙,指稱已成年的孩子不參與全職工作,而是和父母一同居住,透過陪伴父母獲得一定經濟上的支持。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在準備研究生考試和公務員考試,有些人則不斷投遞履歷,有些人則完全「躺平」。

在北京與父母同住的傑西(Jacey)就自稱「躺平」的「啃老族」,且他自認頗有代表性,常在微博等網路平台上發現和自己一樣「不上班或找不到工作的人」。

傑西大學畢業曾工作1年,存夠錢後於2019年底去日本讀語言學校。課程結束後,他花了2年時間準備日語考試,並申請日本的學校,但屢次失敗,並於今年2月回到北京。

雖然曾想過找工作,但在父母提供經濟支持的情況下,他並沒有特別著急,「比如看見餐廳貼出招工,我不會去,因為我很懶」。他承認自己現在「確實和社會有些脫節」,而且對找工作「很抵觸」。他還提到,雖然自己不喜歡北京,但不打算找其他城市的工作,「畢竟在家裡不用付房租」。

「慢就業」是另一個中國社會新詞,指應屆畢業生中暫未進入就業市場的人群,包含「繼續深造後就業」和「暫緩就業」兩部分。今年9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指出,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72.9%的受訪者周圍有「慢就業」的大學生。

為了解決青年失業問題,中國明年計畫招考3.96萬名國家公務員,擴招幅度達6.7%,而省公務員也大幅擴招達17%。另外,許多大學也擴招研究生達5.61%。

然而,施達爾表示,上述舉措「治標不治本」,未能觸及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本質,亦即供需不平衡。同時,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投資展開的基礎建設,無法為大學畢業生創造所需工作,「這些木工和瓦工的工作,並不是中國大學生所尋求的工作」。

2019年從亳州大學小學英語教育畢業的付紫荊說,自己的不少同學都因為中國政府於2021年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打擊而難以找到工作,且她的老家這幾年也多了很多年輕人,「他們有的創業,有的就待在家裡『啃老』」。

陳倩倩(化名)在美國讀完研究所,疫情期間返回上海,在一家國營銀行投資部門工作,但今年中國經濟不景氣,她部門管理的投資基金虧損不少,投資報酬率不盡人意。雖然還沒有正式被裁員,但她已從部門主管聽到自己可能工作不保的風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