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非現金支付的反思

2024/03/18 05:30

非現金支付雖是趨勢,但有極限及限制,現金交易的足夠量能有維持的必要。(路透)

■魏錫賓

信用卡及電子支付盛行,現金消費成為過時的象徵;不過,在交易支付似不可逆地向數位化發展的過程中,卻有愈來愈多的國家,不再追求完全的非現金化,而是像在保護瀕臨絕種的生物一樣,小心地以法規促進、維持一定的現金交易。

瑞典的省思 立法確保可用現金支付

非現金交易金額與數量雖一年多過一年,但隨著經濟規模擴大,多數國家發行的紙鈔與硬幣數量其實並未減少。一向跑在非現金支付最前端的瑞典央行,2020年發表了一篇「為何瑞典人不再使用現金?」的文章,根據其統計,從2009年至2019年瑞典流通的現金減少近一半,不過,只是特例,幾乎其他所有國家的流通現金數量都持續增加。

希望減少現金使用的國家,除了支付體系的基礎建設之外,或許可以跟瑞典學習。瑞典央行在那篇文章中認為是修法增加利用現金逃稅的成本,而使非現金支付提高,譬如2010年規定接受現金支付的業者,先要有合法登記,且在交易後需列印收據交付買方;另外,較常更換新版鈔票,增加舊鈔兌換的麻煩,也能提高持有現金的成本,使民眾更傾向使用其他支付工具。當然,瑞典還有其他配合措施,譬如瑞典一般商業銀行沒有義務接受私人的紙鈔與硬幣存款等。

瑞典央行3年多前發表那篇文章,態度是驕傲的,感覺是以走在非現金支付的全球前端為榮,但才過了不滿4年,瑞典央行在上週發布的「每個人都有能力支付─即使是在危機與高度警戒時刻」新聞稿,則還給現金一些公道,內文引述其總裁Erik Thedéen所說,長遠看,所有支付可能均數位化,但在那之前,「需要立法確保可以用現金支付」。

除了消費細節等個人隱私外流的疑慮外,當停電、網路斷線或其他原因,無法以信用卡、手機等非現金支付時,交易依然要靠現金進行,而習慣無現金後,現鈔不會突然出現,因此Erik Thedéen認為一定要保留現金交易。瑞典政府也正調查需用現金支付食品和燃料等必需品的可能性,其央行則研究提高自動存款機的存提款上限,讓使用現金更便利。

國際貨幣基金(IMF)2023年調查各國現金的使用狀況時,發現提領現金的服務,在部分國家愈來愈不友善,最明顯的現象是商業銀行設置的自動提款機(ATM)愈來愈少。因此,荷蘭訂定全國至少要有3,850台ATM;挪威、瑞士規範確保ATM有足夠的地理覆蓋範圍;美國的一些州則已規定零售商不得拒絕接受現金付款或因而提高價格。

不要忘記 推動非現金交易初衷

隨著科技進步、生活習慣改變,以及增加交易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甚至是環保、衛生等諸多理由,不用現鈔的未來似如水到渠成;然而,非現金交易雖有許多優點,也有一定的限度與限制。在一路向前的大道上,已出現了一些警告的標誌。

政策永遠都要有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不要忘了推動非現金交易的目的是什麼;回到初衷,更能清楚的劃出界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