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保險業的冬天

2022/10/24 05:30

在過去低利環境下,大型壽險公司拚命提高保費收入,一般民眾則將資金投入保險商品。但是受到全球股債大跌、新冠病毒遲遲難以阻絕,保費減少的現象,讓業者與主管機關應都不能掉以輕心。(記者靳昌玲攝)

■魏錫賓

全球股債大跌、新冠病毒遲遲難以阻絕,使因防疫險大賠的產險業都苦於尋找新資金的挹注,而部分壽險公司則需藉由資產重分類提高淨值,希望順利度過歐美國家調高利率抑制通膨的競賽。過去幾天都有低溫特報,保暖衣物已提早被穿上街頭;這個冬天,保險業應該會感覺特別寒冷。

低利環境 保險資產大幅增加

在過去20餘年利率逐漸走低的環境下,大型老壽險公司拚命開發新產品,希望提高保費收入,以沖淡高利率時吸收資金的平均成本,緩和利差損的壓力,而因市場利率極低,一般民眾也苦無適當的投資管道,因此將資金投入能有保險而且獲利更好的商品,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保險公司保費一度每年成長,甚至超過3兆元大關,並使保險資產大幅增加。

根據中央銀行與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04年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約為新台幣32.5兆元,2021年底已成長至93.7兆元,擴增為3倍左右,但銀行業總資產僅由25.2兆元,增至約60兆元,保險業則成長相當快速,資產總額從5.6兆元,增加至33.8兆元,跳增為原來的6倍。保險業資產總額占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比例,因此從17.4%,倍增至36.1%。

保費減少 相關單位不能掉以輕心

過去金融業由銀行獨大的現象,已經改變;在低利環境下,保險業者為擺脫困境的變通,分攤了投資人資金的配置地點。隨著保費收入一度年年大增,壽險資金的去處首先成為社會關注重點。近7成約20兆元的保險海外投資,雖以安全、穩定為上,但不同公司營運方式不同,利差損、獲利目標都會影響資金的使用,在罕見的利率急升下,於是造成了部分公司的淨值爭議。

爭議代表著沒有一致的看法,當不確定性產生,干擾的不僅是大眾的想法,還有經營者的自由空間,以及後續的經營績效。在冬天來臨,個別公司投資績效難以獨佳的時候,保費收入格外重要,也是穩定經營的基礎,保費近來減少的現象,業者與主管機關應都不能掉以輕心。

危機過後 主管機關應思考預防性限制

保險業總資產的份量愈來愈重,代表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所受的監管自然應更加嚴格,就像系統性重要銀行一樣,大到一定的程度後,稍一不慎就將衝擊金融市場的穩定,社會承受不了大型金融機構破產的風險;因此,嚴格地說,保險業度過了這個冬天,並不代表會迎來春天。在每一次驚心動魄的危機過後,主管機關首先會做的,絕不是放任業者大張旗鼓擴大營運,而是思考如何預防新危機的再發生,而通常也是限制居多。

冬天到了,春天雖然不遠,但要回到盛夏,首先看過去的儲糧能否度過嚴冬,然後要像蜜蜂一樣,在春天到來時必須積極產蜜;可以說,挑戰還在前頭。而且不管如何,冬天往往比其他三季更難熬。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