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時事求是〉當沖不歸路

2022/03/07 05:30

今年開盤以來,全體當日沖銷獲利71億元,不過若扣掉證交稅及手續費後,實際獲利顯為負數。(資料照)

■魏錫賓

新冠病毒擴散全球已2年多,人類生活因防疫而受到限制並被迫改變;而更有彈性的在家工作型態,則配合線上快速下單的盛行,使得股市當日沖銷比例不退。台灣因有當沖降稅的差別,當沖買賣成交量更居高不下,只是懷著發財夢的投資人雖前仆後繼,在計算獲利時,頻繁交易卻不代表迅速獲利。

扣除手續費及證交稅 根本沒有獲利

只看今年股市的情況。截至3月4日上週五為止,2022年開盤以來的37個交易日,全體當日沖銷買進的上市公司股票共約4兆2,467億元,賣出總金額則近4兆2,538億元,二者相減看似獲利71億元左右;不過,以當沖降稅後的稅率千分之1.5計算,當沖客在賣出股票時,共需繳交證交稅達64億元,扣除後僅剩7億元,而因買與賣股票均需支付成交金額的千分之1.425手續費,即使券商給予不同程度的折扣,但不管如何,在扣除手續費及證交稅後,實際獲利顯為負數。

全體當沖客的總操作績效結算後為虧損,並不是僅發生在今年前幾個月;可以說有當沖制度後,就是常態。當然,平均雖為負,並非所的投資人均賠錢,股市中還是高手輩出,少數人確能從當沖勝出,並高調大唱凱旋曲;因此,當沖族群也總不乏新血加入,在股市中快閃進出。

當沖高風險 只有少數人賺錢

著有股市暢銷書「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的前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Burton G. Malkiel也在2020年6月發表了一篇當日交易流行病,質疑當沖的績效,他舉了台灣及巴西學者有關當沖的研究報告為證,前者的結論是8成以上都虧錢,後者甚至發現僅有3%獲利,且只有1%賺得比巴西的最低工資還多。

Burton G. Malkiel將當沖類比為賭博。他說,他也會賭馬或到拉斯維加斯的賭桌上玩上幾把,只是在賭輸出場後,就把輸的錢當做娛樂的成本;一位認真的投資人會思考資產配置、重整投資組合、在適當時機買賣股票,並善用各種投資工具等,與短暫進出的當沖性質完全不同。

對某些投資人而言,當日買賣平倉後,可以避免被國際市場或意外事件波及的隔夜風險,可是不少著力於當沖的投資人,卻是為了補充資金的不足,而大開槓桿,希望「以小搏大」,在金融市場闖出一片天。當沖對股價的影響沒有定論,然而,從過去股市的交易數據,以及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推斷市場當沖應有二個現象:一是多數人都賠錢;二是賺錢的只是少數人,且只有更少的人能有豐厚的獲利。

多數人都賠錢 仍擋不住熱衷的人

隨著大盤指數走高,過去幾年當沖降稅對拉抬股市成交量的功能確已有所發揮;在交易量擴大的過程中,政府稅收增加、證券經紀商荷包滿滿,且勇於涉險的投資人,更有表現個人能力的彈性與空間。即使當沖客輸多贏少,但對熱衷於當沖的人而言,頻繁進出市場的刺激感,似乎比娛樂更加令人難以抗拒,雖然對大部分結果並不感到滿足與愉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