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財經週報-香港劇變ing〉曝險減獲利降 香港仍是我國銀行海外金雞母

2020/08/03 05:30

國銀在香港分支機構之營運概況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國銀對香港曝險部位之近年變化

香港是本國銀行不折不扣「海外獲利王」。根據統計,國銀在香港分支機構去年獲利達新台幣389.8億元,光是一個香港,就占國銀整體海外獲利的五成三;不過,目前香港陷入前所未有政治動盪,未來這隻「超級金雞母」能否繼續孵金蛋?仍充滿各種變數。

先來看看香港對我國銀行業的重要性為何?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3月,國銀在香港共有71個據點(含分行、子行及其他),占整體國銀海外據點(516個)比例為13.8%,且從2016年至今,數量並未增加;不過,在獲利金額方面,去年底國銀在香港稅前盈餘389.8億元,金額創下史上新高紀錄。

國銀香港獲利過半 輾壓中美日等國

尤其,若從「獲利占比」來看,去年底國銀在香港占整體海外獲利的一半、高達53.2%,不僅穩居獲利王寶座,更狠狠把其他國家甩在後頭,包括排名第二的中國獲利只有69.8億元、第三的美國僅61.1億元及第四的日本僅59.1億元。

其次,從歷年變化觀察,2015底年在香港獲利占比為42.8%,到了2018年首次突破五成,2019年雖獲利占比微幅低於2018年,但仍維持在五成三以上;再從總資產規模來看,國銀在香港從2015年底的1兆9,804億元,一路成長至2020年3月底的2兆4,435億元,大幅增加4,631億元。

特別是,2019年6月香港已經爆發反送中運動,在去年下半年壟罩在街頭抗爭的不安氣氛中,國銀在香港獲利卻還能持續增加且創新高,讓投資市場頗為意外。

未受反送中影響 疫情反傷獲利

對此,金管會銀行局說明,國銀在香港營運主要是承作台商客戶,以及參與國際聯貸案。因此,香港反送中運動對於國銀去年下半年的獲利,影響非常有限;反倒是今年首季出現肺炎疫情風暴,導致國銀在香港獲利出現衰退。

根據統計,2020年前3月國銀在香港的稅前盈餘為82.2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了22.1%。對此,銀行局官員表示,國銀在香港今年首季獲利衰退主要來自三大塊,包括利息收入減少、投資評價損失及增提呆帳費用。

不過,港版國安法通過及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等影響,時間分別發生在5月下旬及7月。也就是說,相關效應必須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會有比較明顯變化;金管會強調,將緊盯香港未來發展變化,並持續督導國銀總行做好相關風控。

國銀也怕了 曝險大減581億元

其實,若從國銀對香港曝險部位來看,已經充分表達國銀業者的高度憂慮。根據金管會統計,國銀對香港曝險去年5月為7,329億元,但到了今年5月已經降至6,748億元,整整減少了581億元。

所謂曝險,包括授信、投資及同業拆借等。其中,去年5月國銀對香港授信為5,628億元,今年5月降至5,149億元,等於放款減少479億元,至於投資也從1,701億元降至1,599億元,少了102億元。

民營國銀主管表示,目前香港情勢變得越來越嚴峻,除了政治情勢越來越動盪,肺炎疫情在當地衝擊更大。所以各家國銀在香港第一季增提呆帳準備,目的就是強化因應未來可能風險;另外,也對授信放款更為保守、謹慎,結果使得對港曝險規模降低,同樣也減少獲利。

不過,該主管直言,就算接下來國銀在香港獲利「節節敗退」,但現階段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或市場,實力相差太懸殊,香港未來仍將是國銀海外據點最大獲利來源;也就是說,「獲利金雞母就算孵蛋變少,但還是金雞母」。

因此,從風險分散考量、避免過度集中,除了香港外,國銀更應積極開拓其他市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