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際財經>醜聞連環爆 澳洲銀行業失去信譽

2018/05/07 06:00

澳洲審慎監理署調查澳洲聯邦銀行(CBA)的驚人發現

編譯楊芙宜/特譯

澳洲審慎監理署公布對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的調查報告,嚴厲批評對風險視而不見、導致相關違法行為大量出現的銀行文化。(歐新社)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飽受社會批評的澳洲銀行業面臨更陰森慘淡前景。澳洲審慎監理署(APRA)近日公布長達109頁的調查報告,嚴厲批評最大銀行業者澳洲聯邦銀行違反反洗錢法和反恐金融法的行為高達5.3萬多次,從上到下都沉浸於一種「普遍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滿情緒,使其對風險視而不見,導致相關違法行為大量出現。

澳洲銀行業者是世界上最賺錢、利潤最豐厚的金融機構之一,澳洲聯邦銀行(CBA)、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澳盛銀行(ANZ)、澳洲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為澳洲的四大銀行,囊括澳洲約8成市占率。不過,過去10年來不斷爆發誤導和欺騙消費者、不當借貸等諸多醜聞,澳洲皇家調查委員會(Royal Commission)今年2月起啟動對澳洲金融機構的獨立調查。

澳洲啟動對金融業調查

種種不當行為被揭露後,澳洲銀行業失去民眾信任之際,澳洲審慎監理署對CBA涉及洗錢醜聞的報告,凸顯金融界弊端叢生的情形,從收賄、偽造文書、到對監管者說謊等,令人目瞪口呆。

澳洲股東協會(Australian Shareholders’ Association)執行長福克斯(Judith Fox)表示:「銀行和金融服務業面臨令人驚嘆和氣餒的種種問題,這是董事會採取行動改善的時候了,不只一家銀行,橫跨所有銀行都是如此。」

上述報告嚴厲抨擊,財務持續表現亮麗讓CBA「管理判斷力變遲鈍」,從主管到職員都顯得自得意滿,思維狹隘、缺乏求知心、不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且薪資結構讓人麻木,資深員工在事情出錯時,也幾乎不會有刺痛的感覺,「自我感覺良好的情形從上到下,普遍存在CBA整家銀行,使其對有關於公平待遇的外界聲音和社區預期充耳不聞」。

CBA被控粗暴對待客戶

CBA被指控粗暴對待銀行客戶,例如給予差勁的金融建議、未給付保險理賠、向無法收到訊息的客戶收取金融顧問費用,甚至明知一位客戶2004年已亡故,超過10年的時間仍收取顧問費用、從其帳戶扣除。此外,報告指出,CBA在應對監管的文化特色是緩慢、反動式、有時甚至是不屑一顧,在管理、文化和工作責任上都需要進行大幅改善。

澳洲審慎監理署對CBA唯一的金融懲罰是,該行提撥的最低資本規範須額外再附加10億澳元(約223億台幣)。CBA新上任執行長康明思(Matt Comyns)表示:「我的工作是重修已破產的(信譽),並採取所有可贏回信任的必要行動。」CBA已承諾,將全部實施報告所羅列的35項建議。

治理分析機構CGI Glass Lewis澳洲主管史密斯(Daniel Smith)表示,在證據顯示CBA銀行內部文化獲得改善之前,來自各界的壓力不會減緩,「儘管這份報告是針對CBA,澳洲其他大銀行業者若能借鏡和注意這些評語,可望有好的表現」。

銀行業付賠償金仍獲利

澳洲四大銀行都面臨不當行為的指控,包括:提供高風險財務建議,造成客戶損失數百萬美元;控操縱重要的利率基準;違反反洗錢法;以不正確或不完整的申請文件核發房屋抵押貸款。分析師估計,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澳洲銀行業已支付超過10億澳元的罰金和賠償金,但這些銀行仍保持大量獲利,有時達到創紀錄水準。

澳盛銀行集團總裁廖賢志(Shayne Elliott)感嘆,澳洲銀行業20年來的「黃金期」恐將告終,「我想像,我們自己和其他參與者將會做出許多改變」。澳洲退休基金投資者協會(ACSI)執行長戴維森(Louise Davidson)表示,企業經由痛苦經驗才學到管理非金融風險的重要性,這些因素攸關業者存續的核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